Slider Image 1 Content

多歧为贵 不取苟同
一
一则新闻如下:
昨日晚间市场上传来消息,新浪董事会于7月6日收到New Wave MMXV Limited发出的初步非约束性的私有化要约。要约显示,新浪将以41美元/股的价格私有化,对比7月2日美股收盘溢价11%。
New Wave MMXV Limited为新浪现任董事长兼CEO曹国伟控制的公司。也就是说,曹国伟向新浪发出私有化要约。一旦成功,新浪便将从美股退市。
另根据公开信息表明,曹国伟持股新浪13.5%,有58.6%的投票权。
有观点认为,新浪的私有化还存在较大的变数。道理有二,其一新浪股权分散,有较多小股东;其二曹国伟给的价格略低。
要约私有化消息一传来,新浪股价应声大涨10%,收于40.54。
二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第一个赴美上市的,应该是新浪。我总觉得当年china.com玩概念的成分居多。
新浪官方认定成立的时间是1998年,但其前身四通利方则成立于93年。2000年4月上市。赶在了著名的纳斯达克泡沫破灭之前。
但这不等于说新浪躲过了泡沫破灭。2000年上市三杰都碰到了麻烦。搜狐当时长期市值低于其持有的现金,以至于开玩笑说把搜狐买了直接拆了都是赚的。而网易,则爆发了一起著名的财务造假事件。
新浪也付出了一个很大的代价。
创始人出局。
三
我敢打赌今天的中国人,有9成以上不知道新浪的创始人到底是谁。
这是一个今天很为大众陌生的名字:王志东。
由于新浪的亏损,纳斯达克市场环境恶劣,2001年,董事会逼走了王志东。
这件事到了十年后的2011年支付宝VIE事件时,依然被人翻出。
有人开始怀念:王志东到底是个厚道人,中国互联网要感谢王志东。
四
VIE是一项极其巧妙的制度创新,它成功解决了这样一个难题:在中国法律政策规定ICP不得有外资成分的前提下,一家互联网公司如何去海外上市。
新浪创造了这个模式,为后来的诸多中国公司海外上市打开了一扇大门。VIE模式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影响至关重要,以至于我将新浪上市纳入了我的“互联网与新媒体案例研究”这门课中,年年都要和学生探讨这个案例。
在01年新浪董事会企图赶走王志东的时候,王志东并非就会束手待毙。按照VIE的设计,美国上市的新浪,并不是在中国实体运营的新浪。王志东完全可以单方面撕毁VIE协议,继续做他中国实体运营的新浪的掌控者。
但王志东没有,他选择了安静离开。
这给他在新浪的生涯关上了大门,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大门,因为他的厚道,保持敞开。
这与支付宝VIE的处理,变得完全可以对照一番。
五
王志东离开后,新浪换过几任CEO(其中有一任还相当有背景),这家公司被视为无主的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行业,这是非常负面的看法。
但有一个人,无论CEO是谁,他一直占据着新浪总编辑的位置。而且他这个总编辑,与搜狐总编辑、网易总编辑并不相同。作为一个总编辑,他在公司内部的重要性,远超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总编辑——这一点,一直到今天,都没有人打破。
这个人就是陈彤。
陈彤与人合著过一本书,叫《新浪之道》。这本书不薄,但说白了就是四个字:海量、快速。
我以为,还是极其精准地解释了门户的运营之道的。
门户从商业模式而言,和传统媒体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卖注意力的生意。哪个页面流量高就广告贵,和哪个版面看的人多就广告贵,本质无差。
但门户作为一个互联网形态,运营和传统媒体是非常不同的。而海量快速,恰恰就是它最具备的优势所在。在今天,这个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秘诀,但在当年,这的确是非常清晰且领先的战略。
要知道,彼时无论是搜狐还是后来消失了的FM365(联想搞的门户),都并不怎么认同这个策略。
陈彤是从bbs版主干起的,他掌控bbs的时候,还诞生过一篇著名的网文: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
这篇不乏民族主义情绪的文字,搁今天,就是千万当量级的访问量。作者老榕。
有时候你总会感慨,谁没过民族主义激昂的年轻岁月呢?
六
现任新浪CEO曹国伟,人称曹会计。但他的本科专业是复旦新闻系。叫他曹会计不完全因为他后来去了美国拿了个财务硕士,而是因为他在就任CEO之前,做过新浪的CFO。
曹国伟是新浪历史上第一个董事长兼CEO的人,说明了他对新浪的掌控力。他就任CEO之后,完成了一项MBO的工作,使得新浪摆脱了“无主公司”的形象。
曹国伟是新浪微博的重要推动者,现在也是微博的董事长。
新浪股价尴尬的地方就在这里,它所持有的微博市值,已经超过了新浪本身的市值。这意味着门户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就是一个负资产。
曹会计应该忍了很久终于忍不下去了。
得,我退市,回中国来,大把人还依然会认为门户是个值钱货呐。
七
遥想当年,门户在江湖上还是非常牛逼的。
一直有传说某门户科技频道主编大婚,各路科技公司公关们均到场祝贺。
新浪科技频道当然不例外。
其实这件事我一直没大懂过,毕竟我常年在上海,不混帝都圈子。
07还不是08年我上京,以一家新冒出来的web2.0公司的首席运营官身份去拜码头,见了科技频道几位同学,并共进午餐。
回来后被几位朋友开玩笑:
老魏你真是大大咧咧得很啊,居然让他们买单?
—— 首发 扯氮集 ——
腾讯 vs 老干妈 这起官司,其实疑点很多。
总让我想起18年比亚迪那个事。那个事牵动的金额达十亿之巨,老实讲,后来也没看过水落石出谜团揭开的报道。今次这个事金额虽然小很多,但同样谜团重重。
一 合同款的支付流程
根据腾讯提出要查封老干妈名下价值1600余万的资产,他们原定的合作涉及款项应该不低于1600万。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合作是不是只有1600万,还是总额更高。
如果总额高于1600万,比如2000万,那么骗子起手打的预付款,也不是小数。为了点游戏礼品包,这个本下得有点大。
如果总额就是1600万,或者只高了一点点,那么,骗子就几乎没有打过任何预付款。而商场通常的合作,甲方总会打一点预付款(比如10%),然后正式开始执行打中间款项。执行完毕数据核对完成,打尾款(可能5-10%之间)。
这起合作,要么就是腾讯对对方支付的首款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要么就是骗子下了一定的本钱。网上有在传,骗子送过来一批辣椒酱。按照老干妈大概十块左右的售价,骗子送个万把瓶有可能,送十万瓶未免过于夸张。
我个人倾向于理解成腾讯对首付款几乎没有提出要求。
二 骗子落网的线索问题
贵阳警方于7月1日15点发布微博,称抓获三名骗子。
腾讯官方微博账号于当日18点,发布微博,注意看用词:
起手八个字,似乎欲言又止疑有隐情。然后使用#,注意:求骗子线索。
警方三点说我们三个骗子被抓了,腾讯六点说我们征求骗子线索。但又说“类似线索”,难道腾讯觉得自己还有受骗上当的地方?又或者说,腾讯想公益一把,如果阿里受骗上当你们也可以给我提供线索,我来揭发?
晚上9点,腾讯微博发布自嘲视频,继续使用#腾讯千瓶老干妈求骗子线索#
腾讯继续要征集什么骗子线索?
我个人没有倾向性理解可在此处发表。
三 老干妈现在到底谁在掌舵
网上有一种传言,说陶华碧退休,交给两个儿子执掌公司。然后陶大妈回归,两个儿子做的事她不认账。
陶华碧的确退休过,但那是14年的事。陶华碧也的确回归,却是18年的事。19年老干妈还喜报频传,说自己全年销售收入创了历史新高。
而这起合作,签约于19年3月,执行于19年10月,并非陶大妈退休之时。
老干妈在19年的总舵,肯定是陶大妈掌的。但对于一家年销售50个亿的企业来说,1600万的合作事宜,是否一定需要事先陶大妈点头,这个属未知数。
有没有可能事先陶大妈不知道,结款时陶大妈坚决不肯,称是外头人乱搞,老干妈不认——这个目前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只好归于“阴谋论”。
四 骗子到底下了多大的本钱,来图谋一个多大的利益
骗子不仅送了一些辣酱,还专门真地去做了点联名款?
有网友晒出上图两张,以证明确有联名款辣椒酱——QQ飞车手游限定款老干妈礼盒。但到底是骗子做的,还是腾讯方做的呢?
骗子到底谋求了什么利益,尚不得而知。
画了一个至少1600万的合作大饼,来骗取游戏礼品码去网络倒卖,这些礼品码到底值多少钱呢?
我还真蛮好奇的。
四 两家公司除媒体叫阵、借助司法外,有无其它沟通渠道?
这是老干妈官方声明。注意几个时间点。
6月10日,老干妈接到了深圳南山法院的法律文书,称被起诉。
6月20日,老干妈报案后,贵阳警方立案侦查。
结合前面贵阳警方的公告,至少在7月1日前,三个骗子被抓获刑拘。
但老干妈这份公告里,没有提及在这20天内和腾讯有无接触。而腾讯在6月30日是这样回应媒体就查封老干妈资产一事的:
也就是腾讯至少在6月30日之前还坚称老干妈是欠账不还。但老干妈至少于6月20日之前就认定腾讯被骗子骗了。
双方对对方的认知误差,期间没有任何交换过?
就这么硬桥硬马不服就干?
我个人倾向于把上述这个问号,理解为一个句号。
到底一个必胜客,一个6666、7777、8888。
—— 首发 扯氮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