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的流量饥渴是哪里来的

六神磊磊写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从准专业角度复盘:猫一杯为啥玩脱。此文有趣就有趣在。。。算了,我觉得懂的都懂。

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一个千万粉丝的网红,造这么个假,图什么?
这是大家不了解网红对失去流量的恐惧。
网红的一大典型特点,就是没有作品。如果有作品,那就不叫网红了。
好比余华在网上也很红,但余华并不会恐惧大家不谈论他。他靠《活着》活着。
网红是不行的,一个热点只能维持两天,撑死一周。在一波流量之后,就要马不停蹄去炮制下一波流量,剃网民的头。

我觉得还是可以再挖一下:其一,没有作品意味着什么;其二,热点切换和千万粉丝是什么关系。

我觉得六神拿余华做例子,有点不大match。我更倾向于拿当年明月做例子——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对这套大书是个什么态度。

不过我的态度不重要,当年明月也不会恐惧大家不谈论他,我甚至主观猜测,各位要是热议起他,这哥们反倒觉得有点麻烦。他不需要流量的核心原因在我看来很简单:版税放在那里。我有个为人母没几年的朋友,前儿还在那里说,拿着这套书在启蒙她小孩。以我对她的了解,不大可能去买盗版书的。

所以,所谓作品,就是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当你有这个,放在世俗意义上而言,当然就不用太过饥渴流量。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作品要么就是一把能给你巨大的利益,要么就是持续的利益依然和你有关。

演员就是属于看似有作品但其实一样很焦虑流量的主。

那么,往下一步,坐拥千万粉丝的号了,这算不算一个稳定的财源了?你慌啥子啊。

这就涉及到平台的特性了:越是强调算法的,粉丝越不值钱。账号买卖的灰色江湖,用无形的手清晰地证明了这一点,有些平台号的粉丝,看单价真是低入尘埃。

换而言之,别看坐拥多少多少粉丝,依然很难成为长期的稳定的财源,那当然就是要拼命做两件事:蹭热点和制造热点。收益而言,后者更大。

讲穿了,就是巨大的不确定性造成的。越不确定越疯狂。

好了,讲到这里,你认为,永封是一个好的惩罚手段吗?

—— 首发 扯氮集 ——

程前吧 可能只是忽视了圆桌的一个潜规则

我以前只晓得演员程前,孤陋寡闻了。

由冯仑、王石、周鸿祎参加程前主持的一场圆桌,所谓程前翻车,算是上周一个小热点。

我看到有人说这标志着网红知识经济走到头了。

我觉得不至于。翻车嘛是有点翻车,但如果程前就此楼塌了,真是有些高估。

对于“知识经济”这条赛道,我总觉得有相当多喷过头的批评。比如我有个半生不熟的朋友,在推上猛烈抨击得到的罗胖是卖莲花清瘟的,结合他自己对该药的态度,我就认为过了头。可能他自己都觉得这话太尖刻,所以发在朋友圈里的同题抨击,是没莲花清瘟这几个字的。

不中听地说一句,对于纯商业的事儿,眼见人起高楼眼见人宴宾客眼见人楼塌了的心态,不够厚道。更何况,人还没楼塌。

这年头,不违法地纯民营地创个业,是真不容易。

对程前的很多批评,不少聚焦于所谓对老一辈企业家,缺少尊重。而且其实肚子里没货,结果被人摁地上摩擦了。

我对这样的批评,再一次表示不以为然。

冯王和周,是不同代际的企业家,要分开来说。

冯仑和王石都是早期搞房地产起家的。说句大实话,就两点,其一胆子大,其二有原罪。有不少他们同代的人,灰飞烟灭,但确实也不是啥能力问题。和他们一样,也有风生水起的,也未必是啥能力高超。两个字:运气。

所以对于冯王这一辈的,面上客客气气就行了,不用仰视。平视不是啥罪过,但鄙视是不行的。

都说程前小作文玩命输出鸡汤,看看圆桌上,冯王说的,是不是九成九都是鸡汤?他们肚子里能有啥货,别太高看了。

至于周鸿祎。

互联网行业,相对而言,起家会阳光一点。周鸿祎这个人,能力当然是有的。当年也是和BAT一一撕过逼交过手的男人。遍看中国互联网产业,这是独一份。

3Q大战轰动天下,那个时候,我对周鸿祎没啥特别恶感。我并不会因为后来腾讯如何如何转型,就回过头去认为当时的腾讯如何如何占理。

但到了后来,呵呵,也不好公开多说什么,反正基本就是一句话:我认为,不尊重周鸿祎,更不是啥罪过。甚至表达鄙视也没啥大不了的。

平心而论,在这个圆桌上,周鸿祎说我最反对杠精,但他的表现,完全就是一个杠精。

程前的问题,首先就是做speaker的时候念稿。事先准备好稿子,是对活动的重视,有啥问题?比较奇怪的点在于,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让他的手下,精心准备了稿子,应该是打算想露个脸显摆一下的。为啥不事先熟读,而是跑到台上去读稿子呢?

我猜想,他想当然地认为活动上,会有个演讲台,然后稿子可以放在桌面上。也有可能以为会有提词器。结果没想到台上空空如也,只好一手拿话筒,一手拿稿子,需要翻页的时候,确实是尬得不行。

这个问题本身不算太严重。如果仅仅是这样,最多就是现场观感不好,不至于会引发后来的网络群嘲。

但由于在演讲环节的这份尬,使得程前特别想在后续的圆桌上找回颜面,于是,事故被触发了。

念稿成了下一个问题爆发的动因。

多年前,我所服务的组织创始人曾委婉地和我说:知道魏老师你经常会参加一些论坛活动,我们没有意见。但有一个请求,看看行不行?

什么请求呢?就是论坛发表keynote可以,做圆桌(panel)的speaker也可以,但千万不要做主持人。

因为主持人是不输出观点的,ta的任务就是串场。大部分情况下,主持人只是提问器,而且问题一般都是事先准备好上去念即可,也就是现场都会看到,主持人手上会有个题卡。

很多时候,圆桌上的嘉宾还会挑剔同场嘉宾的所谓咖位:和我是不是相当啊?不相当是不肯的。但对主持人没有要求——一个例外是有时候圆桌的某位嘉宾就是活动的赞助商之一,圆桌上发言算是赞助回报,咖位不咖位的,也就罢了。

所以各位看,风马牛这场活动,前后四个都是发表演讲的,而冯仑又是主人,是不是最后一场圆桌,应该是他尽地主之谊做主持另外三个做嘉宾呢?

并没有。因为程前咖位不够。或是冯提出过,王周拒绝。或是冯压根没提过,自己就觉得这样安排都不好意思向王周开口。

主持人负责抛问题,偶尔说一句自己的看法可以,说多了,就是抢戏,就是不合格的主持人。

一个圆桌,是颇有一些微妙的。。。所谓“话语权的差序结构”的。

但程前也许是压根不知道这里的弯弯绕,也许虽然知道但实在是演讲环节丢了面子,迫切地想找补回来。

他就压根没打算做主持人,而是把自己当嘉宾看,所以题卡就一直装口袋里,是后来周鸿祎说拿出来给我瞅瞅才摸出来的。

其实这场圆桌做主持不难。难的圆桌是嘉宾互相之间都不认识,而且还有些人是真不善言辞。就需要主持人活跃气氛主动“挑事”,让嘉宾们愿意开口说话。但显然风马牛的这个圆桌,冯王周并非上述情况,程前老老实实地摸出题卡来,就完了的事。

程前越了线,冯仑是一直捧他的人,不会太计较。王石也不会太让程前下不了台。但周鸿祎什么人啊,大炮啊。三言两语之后,就开始要摩擦程前了。

年轻人沉不住气啊,还是不够老奸巨猾。

这个事完了后,程前还套了件红衣服去周鸿祎的演讲课,大概是想去缓和一下关系。

从危机公关的角度讲,败招。林默说,IP是不能倒的,这句话是在理的。

闷头装没看见网络群嘲,一个礼拜之后就翻篇的事儿,非要找补,还是:年轻人沉不住气啊,不够老奸巨猾。

没啥大不了的,多被摩擦几次,就懂了呗。

—— 首发 扯氮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