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r Image 1 Content
伤心岂独息夫人
楚宫慵扫眉黛新,
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
伤心岂独息夫人。
——清 邓汉仪
后两句是名句。高鹗在《红楼梦》里论袭人时,引用了此二句,暗搓搓讥讽袭人对贾宝玉不贞。
本篇讲讲息夫人这个春秋故事:里面有两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还有一国,赢两次。
一
所谓息夫人,春秋时息国国君的夫人。姓妫,陈国国君的女儿,嫁于息侯后,称息夫人。
息国,姬姓,侯爵,西周分封的江汉诸姬之一。
息国前后大约三百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国。但一度也很彪悍。
左传隐公十一年里有这么一段:
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左传 隐公十一年
在鲁隐公十一年的时候(也就是前711年),郑国和息国有些言论冲突(有违言),于是息侯兴兵。在边境上打了一架(战于竟),息军大败。左传用“君子”认为如何如何,嘲笑了一通息侯。
但考虑到彼时郑国国势强盛——后人甚至认为郑庄公早于齐桓公就是春秋一霸了,息国竟然敢仅凭一国之力,就要去干架,一是很彪悍二是自信心不差。
但到了庄公十年,也就是前684年,不过近三十年之后,息国被蔡国欺负了,竟没有伐蔡,而是去找楚国出头了。
二
左传庄公十年:
夏六月……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
左传庄公十年
蔡哀侯是陈国的女婿,息侯也是。所以息夫人归国省亲路过蔡国时,蔡哀侯就以见小姨子的理由,见息夫人。过程中“弗宾”,就是不规矩的意思。到底咋个不规矩了,不详。但应该属于性骚扰而非性侵。
息侯很生气,但他的办法是找当时的楚文王帮忙:赶紧来打我,我去找蔡国求救,这样您就可以打蔡国了。
这个法子很“妙”。
因为从地图上看,在息国还独立的时候,楚国和蔡国应该不接壤。要让楚国帮自己出气揍蔡国一顿,也亏息侯想得出来,先让楚国来揍自己。
蔡国凭啥在楚国来揍息国的时候,就一定会出手呢?
因为蔡国也是江汉诸姬之一,和息国本来就是一个祖宗。再加上陈国姊妹,一个嫁蔡一个嫁息,两家是连襟,亲上加亲。而楚国,一个南蛮。诸夏联合起来对抗蛮夷,本就是应有之义。
请注意,彼时是春秋早期,礼崩乐坏得还不算厉害。故而息侯算准了蔡侯一定会来。
三
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左传庄公十年
蔡侯果然来了,结果大概是被息侯里应外合,又或者是实力的确不济,连国君(蔡侯叫献舞)都被楚人抓走了。
四年后,也就是庄公十四年:
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
左传庄公十四年
蔡侯被息侯算计于莘地被抓,很不爽,也使了一计:在楚王面前夸耀息夫人貌美如花。但这里的细节是:是蔡侯在庄公十年被俘时就夸呢,还是十四年才夸,抑或是隔三差五就夸连夸了四年呢?不得而知。
反正楚王就跑到息国去,在和息侯吃饭的时候杀之,把息国给灭了,抢走了息夫人。可怜息侯是连个谥号都没有的,息地就此归了楚,成了楚国的一个县。
所以,息侯其实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按照礼法来说,息侯被蔡侯伤了面子,去请蛮夷楚国来帮忙,是说不过去的,更何况用的还是那种“妙”计。
四
息夫人后来给楚王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就是未来的楚成王。
但息夫人就是一直不说话——从生两儿子来推想,得有两年。楚王就问她何因。息夫人说自己一女事二夫,不死就算了,哪里还有资格说话。楚王于是就去和蔡国干架,帮老婆出气。
秋七月,楚入蔡。君子曰:“《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
左传庄公十四年
楚国入侵蔡国,左传又用君子的口吻,嘲笑了一通蔡侯。
蔡国没有就此亡国。要一直到前541年,才被楚灵王灭国(后来又复国)。楚灵王是楚文王孙子成王的孙子了。
蔡侯在楚国遭扣留九年后去世,得到一个“哀”的谥号。谥法里说,恭仁短折、德之不建、遭难已甚、处死非义,皆用“哀”。这里应该取“德之不建”。
也是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主。
五
楚国占息败蔡,赢两次。
是不是因为蔡侯调戏息夫人这种偶然事件造成的呢?
倒也未必。
楚武王一代,就一直在经略江汉一带,期间灭了权国,又和邓、随等江汉诸姬交手。其子楚文王,接过老爸“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的事业,继续经略江汉。
在息蔡两侯砸自己脚的前面,也就是庄公六年,楚文王借道邓国北上灭了申国设宛县(这个倒不是姬姓,申国始祖是周厉王的舅舅),弄了一块飞地,当年回军的时候又揍了邓国一顿,十年后灭之。可见先有前688年的楚国借邓灭申,才有前568年的晋国假途灭虢。
所以楚武王、楚文王两代想要征服整个江汉地区得以北上的野心,昭然若揭。息侯找楚国帮忙,对后者来说,纯属正瞌睡就有枕头。伐蔡也未见纯属要讨好老婆。
息夫人不息夫人的,倒真是搂草打兔子的顺手事。
十四年过去后,也就是庄公二十八年,文王已死,还有人想调戏她:
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御人以告子元。子元曰:“妇人不忘袭仇,我反忘之!”
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
子元是文王的弟弟,想勾搭寡嫂。舔狗的手段非常直男:在息夫人住所外搭了一个房子,又是摇铃又是跳万舞这种舞蹈。按照息夫人后面说,这个舞是用来“习戎备”的,也就是演习战备的。
美艳不可方物的春秋四大美女,看来真是不假啊。
端午节该怎么贺
一
以前一个通行的贺法就是:**节快乐
无论是春节,还是国庆,还是中秋,还是端午。大概清明节没人这么说。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冒出来一个说法,端午节不能说快乐:
因为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是个祭祀的日子,要庄重,要悲伤。后来还引入了孝女曹娥投江、伍子胥尸体被沉江的故事,也需要很庄重很悲伤。在这个说法里,一个被称为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的人出现了,说是他告诉大家,端午万万不可祝人快乐。
既然是非遗专家、教授,应该是有百科的。我搜了搜,只找到武汉大学理学博士杨广宇、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广宇,前者研究数学,后者研究生物学,好像和非遗也扯不上边。应属查无实据的托名。
不说快乐,说什么呢?
端午安康。
二
一个基本客观事实是,什么端午节要庄重要悲伤不可快乐,是很不靠谱的说法。
所以有不少人很反感“端午安康”,觉得纯属欺负人没文化的造谣。当这种想法升腾起来以后,就会觉得,说端午安康的人,就是没文化——你看,多容易被人忽悠。
从百度指数里看到,端午安康这个词形成点热度的时候,是2015年的端午节:
考虑到这两年说安康的人数,日趋增高,碾压了说快乐的人数,这种觉得冒充有文化的傻逼越来越多的反感和不忿,可以理解地越来越猛。
有人diss这件事,上升到很高的层面:
编造端午节“不能说快乐”的人显然不是为了让人们真的去怀念屈原、重视传统节日文化,而是用看似“高大正确”的论调来影响大家的情绪、束缚人们的行为,说得严重一点,就是一件侵入文化领域的“黑罩袍”,剥夺你的快乐还让你觉得理所应当。尽管端午节还没有变得“不快乐”,但它已经成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里,这一现象必须引起警惕,仅仅是打着“正确”的幌子,人们就心甘情愿地被“黑罩袍”套住,并且像病毒一样传播扩散,直到今年这个端午节,依然没有消退的迹象。
撷芳主人某条微博
撷芳主人的微博认证是:服饰史研究者、《Q版大明衣冠图志》作者、明代帝陵研究会会员。
我倒是觉得,黑罩袍的说法,略显夸张。
毕竟,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到底也就是个假说。
三
**快乐,的确有点用厌倦了的意思。
冷不丁冒出来个“安康”,看上去还文绉绉得很,改用它也没什么。虽然它背后那个所谓的原因,极其不靠谱。
从15年到今天也有七年了,端午安康已经成了一种当代正在发生的习惯。完全没有必要痛心疾首于那么多人被忽悠。在我看来,两种情况是不可取的:
其一,很认真地去纠正别人说端午快乐是错误的。毕竟,你那个理由本身就荒唐之至。
其二,当别人在用端午安康且并没有说用快乐是错误的时候,非要说人是中了谣言的毒。这未免真心有些杠精。
而这两种情况,本质是一回事:只能如此,不能那般。
何必同志何必呢?各美其美不好吗?
四
端午节另外一个挺无厘头的争论是,粽子到底是甜好还是咸好。
据说,甜粽子才是古代的流行。端午吃粽,是历史传承,所以应该吃甜粽。
这个原因也挺搞笑的。如果古代流行甜粽,道理也很简单,在古代,甜食可是奢侈品——其实一直到上世纪中后期,糖在我国,都是奢侈品。好不容易碰到个节日,自然要找个理由打个牙祭。
岔开去说一句,如果端午得悲伤点,我就不大搞得懂,为啥要吃甜食这种会让人心情好的东西。
口味这个东西,小时候的环境很重要。比如我打小的确肉粽子吃得多一些,在我眼里,别说所谓甜粽子了,即便是咸粽子,里面没两块肉,怎么能吃呢?
但这也只是我的偏好。在我眼里,肉粽子才是正宗,才是粽子应该有的样子,才是天下第一,这也只是在我的眼里。
我其实很久不明白一件事:
为啥要在类似这种完全不用较真的事上,那么较真?还要一路上升到传承、历史、文化、国粹,诸如此类的不可忘本的崇高意义上。
因为。。。?
五
我有位社畜朋友对我说:
我从来是说放假快乐的。
挺好。
但她要是对我这么说,意义就不大了——不过一年四到五个月假期的我,也懒得指出这一点了。
说到底,节日祝贺,何尝不是在祝贺自己呢?
—— 首发 扯氮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