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前一个通行的贺法就是:**节快乐
无论是春节,还是国庆,还是中秋,还是端午。大概清明节没人这么说。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冒出来一个说法,端午节不能说快乐:
因为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是个祭祀的日子,要庄重,要悲伤。后来还引入了孝女曹娥投江、伍子胥尸体被沉江的故事,也需要很庄重很悲伤。在这个说法里,一个被称为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的人出现了,说是他告诉大家,端午万万不可祝人快乐。
既然是非遗专家、教授,应该是有百科的。我搜了搜,只找到武汉大学理学博士杨广宇、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广宇,前者研究数学,后者研究生物学,好像和非遗也扯不上边。应属查无实据的托名。
不说快乐,说什么呢?
端午安康。
二
一个基本客观事实是,什么端午节要庄重要悲伤不可快乐,是很不靠谱的说法。
所以有不少人很反感“端午安康”,觉得纯属欺负人没文化的造谣。当这种想法升腾起来以后,就会觉得,说端午安康的人,就是没文化——你看,多容易被人忽悠。
从百度指数里看到,端午安康这个词形成点热度的时候,是2015年的端午节:
考虑到这两年说安康的人数,日趋增高,碾压了说快乐的人数,这种觉得冒充有文化的傻逼越来越多的反感和不忿,可以理解地越来越猛。
有人diss这件事,上升到很高的层面:
编造端午节“不能说快乐”的人显然不是为了让人们真的去怀念屈原、重视传统节日文化,而是用看似“高大正确”的论调来影响大家的情绪、束缚人们的行为,说得严重一点,就是一件侵入文化领域的“黑罩袍”,剥夺你的快乐还让你觉得理所应当。尽管端午节还没有变得“不快乐”,但它已经成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里,这一现象必须引起警惕,仅仅是打着“正确”的幌子,人们就心甘情愿地被“黑罩袍”套住,并且像病毒一样传播扩散,直到今年这个端午节,依然没有消退的迹象。
撷芳主人某条微博
撷芳主人的微博认证是:服饰史研究者、《Q版大明衣冠图志》作者、明代帝陵研究会会员。
我倒是觉得,黑罩袍的说法,略显夸张。
毕竟,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到底也就是个假说。
三
**快乐,的确有点用厌倦了的意思。
冷不丁冒出来个“安康”,看上去还文绉绉得很,改用它也没什么。虽然它背后那个所谓的原因,极其不靠谱。
从15年到今天也有七年了,端午安康已经成了一种当代正在发生的习惯。完全没有必要痛心疾首于那么多人被忽悠。在我看来,两种情况是不可取的:
其一,很认真地去纠正别人说端午快乐是错误的。毕竟,你那个理由本身就荒唐之至。
其二,当别人在用端午安康且并没有说用快乐是错误的时候,非要说人是中了谣言的毒。这未免真心有些杠精。
而这两种情况,本质是一回事:只能如此,不能那般。
何必同志何必呢?各美其美不好吗?
四
端午节另外一个挺无厘头的争论是,粽子到底是甜好还是咸好。
据说,甜粽子才是古代的流行。端午吃粽,是历史传承,所以应该吃甜粽。
这个原因也挺搞笑的。如果古代流行甜粽,道理也很简单,在古代,甜食可是奢侈品——其实一直到上世纪中后期,糖在我国,都是奢侈品。好不容易碰到个节日,自然要找个理由打个牙祭。
岔开去说一句,如果端午得悲伤点,我就不大搞得懂,为啥要吃甜食这种会让人心情好的东西。
口味这个东西,小时候的环境很重要。比如我打小的确肉粽子吃得多一些,在我眼里,别说所谓甜粽子了,即便是咸粽子,里面没两块肉,怎么能吃呢?
但这也只是我的偏好。在我眼里,肉粽子才是正宗,才是粽子应该有的样子,才是天下第一,这也只是在我的眼里。
我其实很久不明白一件事:
为啥要在类似这种完全不用较真的事上,那么较真?还要一路上升到传承、历史、文化、国粹,诸如此类的不可忘本的崇高意义上。
因为。。。?
五
我有位社畜朋友对我说:
我从来是说放假快乐的。
挺好。
但她要是对我这么说,意义就不大了——不过一年四到五个月假期的我,也懒得指出这一点了。
说到底,节日祝贺,何尝不是在祝贺自己呢?
—— 首发 扯氮集 ——
日本没有农历,所有与农历相关的节日都会越来越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