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宫斗剧第一季落幕:一场宗教与世俗的PK

在经历奥特曼疑似要回归OpenAI的传闻之后,剧情迅速转向了另外一个路径——这次不是传闻,而是实锤信息。

微软的CEO纳德拉宣布,奥特曼和布罗克曼将加入微软的人工智能团队。OpenAI方面将聘任Twitch(一个面向视频游戏的实时流媒体视频平台,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并不大)前CEO希尔为临时CEO。

另外一些传闻则为OpenAI内部已经有几十名员工离职。当初被任命的临时CEO穆拉蒂可能也会离去——毕竟她似乎打算让奥特曼和布罗克曼回归。

(OpenAI貌似正在经历一场宫斗之后的以穆拉蒂为首的内部剧烈地震)

关于这起宫斗,我今天再向各位推荐两篇文章,纳德拉官宣Altman、Brockman加入微软!OpenAI数十名员工离职,陷入完全混乱。这篇文章其实是整合了两段信息,一段是来自科技记者 Kara Swisher 梳理的时间线,聚焦于宫斗的引爆点在哪里。另外一段则是《大西洋月刊》的报道译文,它解释了OpenAI长久以来的深层危机。

关于这场深层危机,诸位还可以阅读这篇文章,Sam 和 Ilya 的深层矛盾:有效加速主义 vs. 超级”爱”对齐,作者陶芳波是阿里云的资深算法专家。(我在这篇文章里至少得到了一个知识点,对齐这个互联网黑话的英文原来是alignment,一下子高大上了起来,没有那种土得掉渣的江湖感了)

我把陶文中的超级爱对齐视为一种精神层面的类宗教的东西,而有效加速主义,显然是效率优先的,是利益最大化优先的,这很世俗。所以,才有了本文这个标题:宗教与世俗的PK。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个很世俗的人,以至于上周有个朋友问我:你是不是经常对世俗报以白眼?——这个问题的来源我猜和我一贯桀骜不驯不以为然甚至有点愤世嫉俗的做派有关。被我礼貌但坚决地否认。我桀骜不驯的是神圣化,不以为然的是道德化,至于愤世嫉俗嘛,就要看这个“世”和这个“俗”是指什么了。

不得不说,至少在言说层面,大众一点也不世俗,虽然无需证明的事是,大多数人其实活得很世俗。也正因为此,才会很容易被理想所打动,为一套高大上的说辞所喝彩鼓掌。这就是为什么左派总是看上去人多势众,但实际上至少90%的人,都是利己主义者(精致不精致还两说)。

葛优那句“一个亿我捐,那台车我不捐因为我真有那台车”并非段子,却是真实的人性。

这场PK的结果,是“宗教”赢了呢?还是“世俗”赢了?

OpenAI作为人工智能领域里的领头羊位置可能会不保,Ilya当然是超一流的,但他两百万刀的年薪并不是OpenAI里的普遍水平。极有可能的事是,为数不少的人才,将会离开OpenAI,或投奔奥特曼进入微软,或加入其他公司(黄仁勋的NVIDIA公司已经公开向OpenAI员工伸出了橄榄枝)。为理想主义者效命以人类福祉优先还是为资本家做事以自身福祉优先,在实操层面,没那么难选的。

如果OpenAI最终还是度过了这场危机,在Ilya的领导下,它依然是该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不再是领头羊,世上总还是有一些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会follow这股力量。所谓的超级“爱”对齐,对于加速主义者来说,是一个限制,而且,并非毫无必要。

微软本来极有可能是这场争斗的大输家,但显然现在翻盘转赢。它得到了一批很有本事的人,强化了自己的ai实力。也有可能,两个“曼”最终会选择独立创业,但微软会成为这个创业项目的具有优先权的投资者。而这一次,应该是极其世俗化的纯商业项目,而不是什么非营利机构控制有限盈利机构。

这种被视为“奇葩”的设计,估计以后不会再有了。即便有人想这么来创业,投资人也会望而却步。但我倒是乐见这种未来。毕竟,让上帝的归上帝,让凯撒的归凯撒,才是正道。

微软和OpenAI之间,依然保持着某种或有或无的关系。双方没有在明面上掀桌子彻底怒目而视。微软会有一个反对者,但极有可能是一个温和的反对者。反对很重要,正如我昨天文章里所说,查遗补缺是一个很好的存在。但温和也很重要,撕得天翻地覆,对于人工智能并非好事。

最后就得来看人工智能这个领域是否蒙受了重大损失?短期而言,是的。我的朋友风端认为接替OpenAI做领头羊的候选热门是anthropic——这是一家受到微软友商谷歌全力支持的人工智能公司,但他又抱怨生态比OpenAI差太多。但长期而言,那个奇葩设计所埋下的雷,早晚要爆,不如早爆?

AI是不可能停止的,世俗化的公司会加速它的前进,而宗教化的非盈利机构会扯它的后腿。

人类当然需要进步,但有人拉一下,提醒一下小心,这没啥不好。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精神美德,总是处在两个极端中的合适位置。而在我看来,所谓合适,必须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混杂在一起,是找不到“合适”的。

但愿这篇小文的一部分,回答了昨儿文章下,一位读者的留言:

似乎资本或者技术,天然就比道德差了一层?但这又是谁给的定论?

—— 首发 扯氮集 ——

OpenAI宫斗事件的看法 不一定对

这两天,科技圈可能最大的新闻,就是OpenAI的瓜了。

在奥特曼被驱逐出一手创立的OpenAI后,今早忽然看到一个反转的可能:他或许又能做胡汉三了

外界都在猜测这起并没有多大征兆的解职的背后原因,除却一些阴谋论外,似乎相当多人都认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念的对抗:OpenAI是一个非营利机构,而奥特曼近来越来越显示出其商业化的野心,行动也变得——在董事会看来——激进起来。这主要是指在人工智能界,认为人类并不完全清楚AI对自身的影响故而其发展不能太快要走一步看一步的观点,颇有市场。

理念之争,演变成组织内部的政治斗争,在科技媒体品玩的创始人骆轶航看来,在硅谷并不罕见。——这篇文章对帮助你理解一些事实背景,非常值得点击阅读。

而另外一位科技媒体人阑夕,则在宫斗爆发后的第一时间是这么评论的:

我们大致上能梳理出如下几个点:1、OpenAI不是商业组织、2、OpenAI的话语权组成部分里有很大程度上,并非技术内行;3、OpenAI的初心,也是打算永远不成为商业组织。—— 这几个点可以推导出下一个点,在OpenAI创立之初,就打算不被技术所控制(所谓科技异化),也打算不被资本所控制(所谓资本异化)。

这个愿景是不是很美好?

真得很美好,大约相当多的人文知识分子们,要为这个愿景起立鼓掌十分钟。

但可以冷静地回顾一下人类在信息时代里的简短历史,有什么样的极其了不起起到引领时代发展作用的创造并加以普及(这两个字非常重要),是出自于非商业组织的?

先说一个:维基百科。这是人类知识领域里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明珠。但是,也必须承认,维基百科并不创造知识,它并没有拓宽已知的边界,它只是对已知知识的再组织。

互联网本身,算不算?

从原初而言,确实是。它的前身阿帕网,确实不是商业组织创造的而是政府。但有一个现实很明显,如果至今还是阿帕网的话,恐怕互联网依然是少数人的东西。

万维网的出现,也不是诞生于商业组织之手。但尊贵的李爵士,更大程度上,只是设计了万维网的三个基本法则。而从门户到搜索,从搜索到社交,哪一个不是商业公司向前推动的。

我从来不讳言我对公司这个伟大发明的敬意。在我看来,这种结构解决了丑陋但却是现实的人性下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其一、持续的百折不挠的动力;其二、责权利的分配。

而第三,其实更为重要。没有一家商业公司是站在道德高地上的,这意味着它们之间的竞争,并不是道德竞争。道德这个玩意儿,套用一句前人的话:多少罪恶,假汝之名施行!

而非盈利组织,很好的存在,但它只是补充。它更像是一位护航者,时不时出来查遗补缺,但让它去担当发动机的工作,这绝壁是高估了人性。

作为商业的组织方式公司是伟大的,非盈利组织这种组织方式并不是。不过另外一面是,蒂姆伯纳斯李爵士是伟大的,杨致远也好拉里佩奇也好,并不是。

奥特曼可能一开始真的也就是想成为下一个李爵士,但人是会变的,他忽然想成为乔布斯了,简中网上就董事会解雇他的公告所编的段子,确实也不算错了。

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一种“深水区”,即并不是做做实验发发论文搞搞理论的事了。它需要实践,而实践是需要献祭真金白银的,海量的天文数字的真金白银。

到了这个份上,最好的解决方案,还是公司。

—— 首发 扯氮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