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r Image 1 Content
预制菜其实是一个心理问题 甚至是一个信仰问题
(截屏于上观新闻一则关于预制菜的视频,算是一个比较科学的预制菜分类)
子曰过一句话:君子远庖厨。
说这话的时候,食品安全不大算是一个问题,或者是问题但没意识到。投毒什么的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孟夫子觉得,君子离厨房得远远的。不然看到杀鸡宰牛怎么吃得下去呢?
今天就不是这样了。
一种很强烈的心态就是:整个烹调过程我得看得到,如果实在看不到,心理上要距离我越近越好,感觉上也许似乎好像看得到,我才心安。
比如说,外卖不健康。大体就是因为距离远了,而且中间递送过程看不到,于是缺乏安全感。而肉身亲自前往饭店,虽然其实也看不到厨房,但距离近了,安全感提升了。
预制菜差不多就这个原理。
道理很简单,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厨房做(其实你也看不见,无非就是距离近点)就健康得很?原料就很新鲜?
问题上升到信仰层面,辩论会有什么结果呢?
本来这种事,无非就是选择的问题。比如a校说我用预制菜啦,b校说我没有。在乎的你,选择b校好了,不在乎的ta,选择a校好了。各美其美。
但现在确实上了一个特殊条件:学校不是你想怎么选就能怎么选的。
所以,我想,我的结论其实蛮简单的:不要和信仰辩论。
东西卖得贵 要道歉?
一
创投两方的投资协议,很多都有所谓对赌:设定一个目标,如果创业方无法完成,投资方的投资就需要收回。通常会以创始人向投资方回购股权的形式完成。
一旦产生这样的回购,如何描绘这样的故事,可以“一回各表”。
投资方就是你没完成任务,不是合格的创业者,所以老子撤了,股权你给我买回去。
创始人就是这个投资方是SB,毫无长期主义理念,老子让你滚蛋!
二
当年某电商,出了一件猛挂热搜的负面事件。
这个事很难讲危机公关得不错,所以后来的事实是,以该公司公关部老大开始往下,大多数都离职了。
业内怎么看这个离职呢?
老板不爽嘛,血洗公关部。
能不能“一离各表”成:我们觉得老板不专业,瞎搞,为了职业理想和操守,我们集体离职了!毕竟当时工作好像还没今天那么难找吧。
有句讲句,彼时,人就算不要脸起来,还没到这个份上。
三
花西子回应,被视为狗都不写的道歉。
你看它避开话题啊,咋不回应一下79块卖贵了呢?
我作为一个略有点消费经验的人,就看不大懂,东西卖贵了怎么道歉法呢?一支口红,论g卖比黄金还贵,又咋滴了呢?
你们不还屁颠屁颠地去买什么酱香拿铁。要知道,人家可是化整为零,按滴卖你酒啊!
你不也在那里“真香”。
还有个哥们提出,是的,公关部回应是蠢,但人家转移了视线啊!多高明的策略啊,牛逼!
对此高论,我也没法证伪不是,但我个人主观看法就三个字:
想太多。
四
我一向认为,很多所谓公关错误,都是公关人士刷存在感造成的。要么就是以为自己很重要,要么就是想让别人以为自己很重要。
相当多的事件,最好的公关就是装死——提醒一下阅读能力有点问题的读者,我是说相当多事件,不是所有事件。比如死了人的事,装死没用。
教科书里有所谓什么危机24小时黄金处理时间啥的,信这个,你就是不懂这个时代的书呆子。
传统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是会揪住一个议题不放的,一篇两篇三篇连续抨击不罕见。所以确实越早回应越好。
现在是社媒时代。网民才不是这样的。今天这个热点,网民关心这个。明天那个热点,网民关心那个。机构媒体呢?不管你认为是与时俱进也好江河日下也好,反正就是热点哪个,我就做哪个。
看看今儿这帮所谓正经财经媒体,界面澎湃华尔街见闻一财,有一个算一个,都在那里推什么花西子公关部不知情,愤而辞职,云云
所以,装死硬扛,不是没用的。
花西子跑出来刷存在感,已经掉了品。
五
但它这个刷存在感的具体做法,本身问题其实并不大。
因为对于花西子来说,最要命的地方是:有人怀疑它是日本品牌,还有说它在那里设研发中心、工厂之类云云。
你去看看花西子这个回应,重点是在澄清这个。
有人要说了,只要是花西子消费者,或者用化妆品中的大多数,不知道花西子是国货?
那我就得和你说一句,
你以为把印第安人当华人的,就都是苹果的消费者么?
六
给个我个人的结论。如果我是花西子pr的话:
我首选装死。
不能装死,那就必须高高举起国货大旗,重复一万遍都不为过。
其它皆浮云。
贵不贵的
就冲你们疯狂抢购按滴在卖酒的酱香拿铁,哈
—— 首发 扯氮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