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聊董宇辉的事儿是不是有点晚了?

上周实在太忙了。

但我还是克制不住地想扯两句。我们来开个会吧。

讲的不多,就三点,不成体系,多见谅。

0、有人用南宋赵秦岳的故事来打比方,有点歪。我更喜欢用另外一个也有点歪的历史来打比方。当年刘邦平定天下功臣谁排第一?不是能打的武将,也不是有奇计的谋臣,而是没啥存在感的萧何。萧何是干供应链的,给前方送钱送粮送兵。没萧何,刘邦还打个屁谋个毛。我之所以说这个比方也有点歪,是因为存在这个可能,刘邦捧萧何是不怕他尾巴翘天上去造反的。另外一个很近的故事是,乔布斯是把诺大一个苹果交付给干供应链的库克的。虽然后者创新上是不怎么惊艳了,但仅从商业公司角度看,库克干得相当不错。

1、在商言商,收益这件事,不能只看勤奋、努力甚至是天赋,你还要看风险。做学生是没风险的,做打工人也是没风险的——也就是不需要填亏损。但做老板有巨大的风险。很多人一辈子也就只做过学生和打工人,所以习惯了抛开风险看收益。于是就会替网红鸣不平:ta多辛苦啊,ta多有天赋啊。这确实不假,但也得知道,风险是谁扛着么?风险收益对等这个原则,在我看来,大于努力收益对等这个原则。

2、我有个特别熟的朋友M,还有个半生不熟的朋友L。但L和M特别熟。在公开领域中,M喜欢夸L很帅,但L则会说M吃藕。现在两人交情甚好,可以视为一种打情骂俏的基情。等到哪天L和M撕逼的时候,这些东西大约都会被举证:看,两人早就矛盾很深了。疑人偷斧的时候,啥证据不好找,面相都可以翻出来。

3、根据财报数据,东方甄选的营收盘子是45亿人民币,而新东方的收入盘子是30亿美刀。所以俞老板在甄选这个业务上做甩手董事长,是完全可能的。很多人以为双减之后,俞老板就得靠甄选了,就得靠董老师了,和客观事实未必相符。甄选很重要,但确实不是俞老板的全部——甚至未必都是核心。

4、这个事闹那么大,马后炮总结原因在于:董老师是一个代表。他首先代表了打工人,其次代表了读过书的打工人,再次代表了这位读过书的打工人并没有忘记自己“读过书”,最后他给出了一个财富的上限。你看看,是不是中国本科以上毕业族群的补充自我的代表?而且上限很重要。董就是这个族群的朋友圈P图。关心那位小编的人就不多了嘛,那是没p过的图。事儿的尾声,开始有些声音在关心了,我视为寻找一个新角度,不好意思,就是那么小人之心。

5、网上流传一个早些时候的俞老板的讲话,他提到当年所有的课他都会上,唯独有一门他不会,而且上这门课的老师还上得特别好。于是,他就去狠狠学了一下使得自己也会上。这个视频被用来佐证俞老板见不得有人能做大到不可或缺的地步。我的看法是主要还是前面说的,网红不是一个独立的模块,ta更像是一个销冠,后面是需要一个团队撑的。而上课老师,确实是一个独立模块。俞老板不能接受一个独立模块,但应该能接受很火的网红。所以,俞董一起做个直播,吃瓜群众依然要冷嘲热讽,资本市场的真金白银,今儿却明显是投赞成票的。

6、网红和mcn之间的关系,确实是一个很令人纠结的问题。合则大家都有好处,分则一拍两散没人获利。但就是后者比较多。大致上能成功的模式是:其一,网红自己就是mcn(网红即真老板),然后孵化出一些比该网红略微热度上差一点的网红,形成矩阵,这种结构不少见。其二,网红和老板,“君臣相得”,双方不高估自己也不低估对方,利益问题上都还有佛的一面。这种态势不多见,但顶流李佳琦和美one却是一个例子。不过,美one的戚老板虽然没给李美one的股份,还是合作搞了不少公司,利益是有捆绑的。

7、俞老板最后还是二选了一,免去了孙的CEO。就我所知道的信息是,孙有优点,比较拼——也就是所谓狼性十足。但不大成熟也是真的。俞老板所谓小孙不够圆润,是真话。这样的人,就此炒鱿鱼弃之不用,吃瓜打工人大约是解恨的,但不符合整个新东方集团的利益。董老师也表现出了克制和成熟的一面。俞老板亲自披挂上阵是对的策略,这既能让董老师觉得向上走了一层,没有了中间商,同时也让小孙在公司里依然还有点空间。在博弈论中,关键时刻需要放最大的筹码,而真老板就是最大的筹码。你看当年官渡之战,曹操就是自己亲自去突袭乌巢,而袁绍得知这事去反抄曹操大营,策略对,但筹码放错了:派了其他人。

8、公关上能做啥?明面上根本做不了啥,因为这在舆情上是个“个体”vs“个体”的事儿。最后还是得真老板出面收拾摊子。要是让pr顶上,俞老板躲在幕后,那才是灾难。私底下当然能做点事,比如拼命建言让俞老板冲——但其实按照俞老板的个性,也不用拼命建言。还有就是玩命给直播间买量让公司看上去受损不大,不过也是真的作用有限。站在公司这个层面上,危机处理得不错的。

9、饭圈这个词迅速地成了一个负面词。你才是饭圈,你全家都是饭圈。当年帝吧出征的时候,饭圈女孩显然是个好词嘛。其实也没几年。世道变得真快。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词:公知。但公知负面化的程度,比不上饭圈。

10、那边厢的罗老板,不管你怎么看,反正在我这里,相当得。。。败人品。

—— 首发 扯氮集 ——

主义与生活

知名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讲了一个他那一行里的段子:

如果你的来访者约好四点来咨询,结果ta不到四点就到了,那可以说明此人有讨好型人格的特质;如果ta迟到了,说明ta对改变存在阻抗心理。如果正好四点进入咨询室,那你就可以和ta探讨一下ta的完美主义倾向与强迫型人格了。

李松蔚说这个段子,大致上就是在自嘲,人的行为怎么着心理咨询师都可以上升到某种高度,煞有介事地去探讨和分析。

不过,我听到后的反应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其实普普通通的行为,无时无刻要去用“主义”、“理论”这样的大词去“升华”一番,实在是活得太累——准时到达就要自检一下自己有没有完美主义倾向——活该要去看心理咨询。

我甚至怀疑,有些人的心理病,怕真是书读太多读出来的。

这些年,颇有一些反思所谓“西方中心主义”、“西方本位视角”的倾向。大约摸子就是在“框架”问题上的批判:用这个框架角度分析,无论后面的推演逻辑还是方法论如何缜密,其实已经受到了某种误导了。

我不是说这种反思纯属胡说八道或者杞人忧天。但在承认有其合理性的前提下,也不得不说,日常生活里背着这么个貌似很高明的思维逻辑,却未见得有多高明。

举个例子:握手。

握手是一种礼仪,这种礼仪我估摸着,和表示手上没有武器有关。这是一种友好的姿势——但是,它不是全人类的。

比如我们中国人使用的是“作揖”。在儒家文化圈,握手在历史上极其罕见。

作揖好还是握手好呢?其实各有利弊。而且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作揖更好一些。

作揖确实无法证明我手里没有武器——藏块小石头并不难。但作揖的好处也挺明显,它减少了病毒细菌传染的概率。虽然我们古人并没有“病毒细菌”这种意识,但今人有。尤其是从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作揖的好处明显大大的。

作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避免肌肤接触后还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比如有的人天然就不喜欢和别人发生身体接触,还有在异性交往中,作揖是全无性骚扰可能的——好吧,为了表示政治正确,同性交往中握手也有可能。

我们甚至可以开脑洞说,古人并不崇尚把武器一直握在手里这种看上去并不大开化的行为。所以完全没有必要用握手来证明自己没有武器。

中国人什么时候改作揖为握手了呢?大约就是晚清末年的千年未遇之大变局时代。从一开始还坚持中学为体到后来的全盘西化,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彼时可以这么说,完全抛弃了东方本位而非常彻底地倒向了西方中心:洋玩意儿,总是好的——不算太过分地说,甚至是不假思索不做甄别地全盘接受。

于是我们得出结论,用握手来表示友好,是西方视角的,是崇洋媚外的,是刻板印象的,甚至可以咀嚼出一点当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故而,当你看到一个人,伸出手去时,是不是要审慎地反问自己一句:我是不是西方中心主义了?

事儿没完。

如果对方是个西方人,我究竟是应该坚决表示自己的东方本位呢,还是我们礼仪之邦愿意迁就一下客人?

再加一个变量,如果你正好出国自己是个客人呢?要不要客随主便呢?

既然作揖好处多多,如果现在一改握手而全民作揖,在当下这个时刻,是不是会让人产生一种想回到闭关锁国的想象呢?

你就说,麻烦不麻烦吧!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在“相关”还是“因果”上。握手与崇洋媚外,究竟是因果呢还是相关呢,是高相关呢还是低相关呢?

并不是所有的政治正确都是不必要的,但有些政治正确,在我眼里,着实就是矫枉过正,因为它夸大了相关性,甚至直接把相关变成了因果。

去心理咨询正好四点进门了,就是完美主义倾向?这真的是忽视了太多其他的变量,恰恰说明了某一种蛮横式的骄傲。

我对正在照镜子的老婆说了一句:还是瘦点穿衣服好看啊!这算bodyshame吗?这可能有相关性,但相关系数未必有多高。更不能说明这里有因果。

更重要的一点是,日常生活里的行为,动辄就要举起主义来审视,实在是活得太累。这相当于在要求你任何时刻任何场景下社交网络说句话,都要仔细查证,交叉验证,多方求证。不如是,你就是一个不谨慎智商低没脑子不懂谣言止于智者的人——瞅瞅,瞅瞅,因果大旗迎风猎猎。

别活了罢!

—— 首发 扯氮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