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到全真互联

腾讯发明了一个新概念:全真互联,据说是马化腾2020年在企业内刊上首次提出。

在最近与埃森哲联合发布的《全真互联白皮书》中,它的定义是这样的:全真互联是通过多种终端和形式,实现对真实世界全面感知、连接、交互的一系列技术集合与数实融合创新模式。

我还蛮佩服这个概念的发明的,因为这个词有一种价值判断在。

盘点一下这两年火爆的几个数字经济的新名词:

比如说web3,除了代表它是一种相对web1、web2的进阶,并没有什么价值判断。

再比如说元宇宙,甚至还有一种再造一个全新宇宙与我们现实这个宇宙脱离的感觉。

至于NFT,那更是三个字母而已。相当多嘴上挂着NFT的人,连其代表的三个单词,都未必说得出来。

但全真互联就不同。从字面上看,“真”当然是一个好字,“全”又是中国文化一向推崇的。全真互联,倒是和腾讯的“科技向善”这种价值判断,遥相呼应。

苹果的库克一向对“元宇宙”不大以为然,反而对AR情有独钟。就在数日前,他再次重申了这样的观点:普通人是很难理解元宇宙的,但AR将影响一切。

全真互联网有那么点异曲同工:它更强调真,而不是在虚拟世界中构建出另一个宇宙。

在创投圈,有一句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话:VR是2C的,AR是2B的。

开玩笑的地方在于,这话略显绝对和夸张。但当真的原因则在于,VR是提升体验——消费者总是把体验看得很重。而AR则服务于提升效率——企业总是效率第一的。而全真互联强调的则是多端,不局限于AR/VR,企业和用户可以使用多种终端去交互。最终追求企业效率和用户体验双提升。

腾讯相信全真互联的核心是视频/孪生、远程交互等技术。当这些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行业才会有质变,企业才能真的实现降本增效。

如果细看这几年的腾讯财报,就会发现,这艘硕大的船,正在缓缓地转向2B端。

15年3月的全国两会,马化腾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这应该是互联网行业的企业领袖里,首次使用这个词。这个概念后来被官方认可,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互联网+更多是一个2B的概念——对于C端而言,主要是提升用户体验,没办法做什么互联网+——它的实质就是腾讯用自己的产品技术给其他行业带去数字化助力,并在输出时找到新的增长空间。

这几年,标志着腾讯2B向努力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在总收入盘子中的占比逐步在提高:

但这还不够。腾讯的梦想绝不会仅仅满足于1/3收入落在2B向上。它要做的事是,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全面进军。

在我看来,从源流上讲,全真互联是顺着“互联网+”这个词下来的。它是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具体方(zhua)法(shou)。

去年,在腾讯的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我见到了“远程操控矿卡”的演示模型,这是一个相当标准的数实融合的例子,只是我当时并不知道腾讯内部已经开始讨论全真互联这四个字。

在真实的矿区场景,颠簸多尘中奔跑着多台无人驾驶的运输车。而在另一端,一个舒适的封闭区域,一个安全员盯着面前的一排屏幕,时刻准备着对这些车进行安全干预。

这是腾讯云5G远控产品的一个具体场景应用。

鄂尔多斯的某个年产超过800万吨的大型煤矿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技术。

对于一个煤矿而言,因为区域封闭、路径固定、车速较慢等原因,自动驾驶需要的等级在L2即可。但由于是远程操控,画面的传输时延倒成了一个必须攻克的难点。腾讯的TRTC(腾讯云实时音视频)技术结合5G网络,将时延从500ms左右降低到100-120ms间,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

除了实时音视频技术,数字孪生也是全真互联网必不可少的一项核心技术。

数字孪生早期被视为“信息镜像模型”(Information Mirroring Model),一种对于现实世界的数字化映射。后来则索性称为“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从单向映射走向交互融合。CPS是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支撑技术,对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作用巨大。

无疑,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也意义深远。

腾讯与宝钢股份合作,基于后者的1580热轧厂等生产场景,探索建设“全真互联数字工厂”:一个全真全景还原的、全息3D裸眼效果的“数字工厂”,帮助工程师在数字世界更好地管理物理世界的产线和设备。

有意思的是,这类数字孪生,腾讯游戏是重要的技术支撑者。这个项目的相关合作方有:宝钢股份、腾讯游戏、腾讯云。

从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再到全真互联,腾讯抛出了一个又一个名词,同时也越来越下沉。

高大上的新概念背后,是大量存在有效需求的场景,需要高效解决的实际问题。

这符合腾讯的气质:腔调是要摆的,实操也是要务的。

—— 首发 扯氮集 ——

教师的出圈与教师节走红

前阵子,有一条新闻上了热搜:

十年来,报考教资考试,从十来万跃升到千多万人,这也着实小小惊到了我这个十六年的教师。

教资考试,就是考一张教师资格证。这个考试相对于著名的公考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但教资不是教编,不是说有这张证就是教师——关键还是要看有没有学校愿意雇你。

有些地方,教资是可以后拿的,拿到offer后一定时间内考取即可。而有些地方,则要求有教资才可应聘。

千多万人考教资,至少说明两点:

1、这个时代,证不压身,多个证也许就多个可能;

2、教师这个职业,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破圈吃香。

如同三八节是女性的档期,五四节是青年的档期,六一节是儿童的档期一样,九月十日,快要成为教师的档期了。

我一家子都算是老师。父亲曾是多家大学的教授,母亲在上海财大客座过。我的太太大学毕业后就是大学老师——掐指一算,居然已经快从教三十年。至于我,今年也十六年教龄了。

在我的视野里,大学老师这个饭碗,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近乎于无人问津。太座95年应聘华东政法大学时,该校听说更多的是老师辞职下海,招个人都费劲。所以,是的,本科就能进高校执掌教鞭。

第二个阶段,则开始成为一个特定人群的目标,但竞争并不激烈。06年我应聘高校教职时,感觉到的所谓“卷”的气息,近乎于没有:我研究生的同班,没一个去做高校教师,连尝试一下都没有。

接下来几年,高校的门槛在迅速且大幅提高,然后就出台了“非升即走”的规矩,并飞快蔓延到国内大部分高校。作为用人单位,这样的规矩,其背后原因无非就是想来的人太多。搁95年要搞这套,大概就更没人了吧。

这几年应该算是正式踏入第三个阶段,千万人考教资,实打实说明了从教这件事已经破圈。教师,不再是除了这两天才会被人想起的职业,而是成为了相当多人的一种追求。

与越来越多的人想做教师相对应的,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出圈。很多人选择了B站做UP主。

今年教师节B站做了一个视频,很有一种当年五四青年节用《后浪》制造档期的味道:

视频里的几位,都是B站的当红教师,是整个B站超过五千名认证教师的代表。“一个学习网站”的戏称,某种角度上,也所言非虚。的确,B站上有着几十万小时的教师制作的学习内容。

这里面也包括我——打个广告,欢迎到B站上搜索“魏武挥老师”,并一键三连。

从品宣角度看,B站确实很会把握潜在的热点,从而制造出一个热点。就像《后浪》当年引爆青年集体情绪一样,这次把握住了“教师”在社会主流舆论场上回潮的时代情绪和趋势。

所谓“档期”,就是一段时间内社会集体情绪的积累。回头看当年的《后浪》,之前的五四青年节内容,往往是表面孤立的、甚至可以说是流于形式的,而这个其实还有点争议的品宣短片,则把青年这个概念提升到整个社会舆论的持续热议。而之后,各路品牌更是疯狂涌入五四青年节,将这一和年轻人对话的“档期”挤得满满当当。

在知识赛道上已颇有些积累的B站,显然不打算放弃制造档期这一机会。

正如牢牢确立了年轻人社区这一概念之后,它试图再次确立:宝藏老师都在B站。

前几日和几个搞公关的摆局吃饭,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教师节和商业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这两年会有所突破?

公关朋友们表示这个不大好操作。教师嘛,送礼收礼,总不是什么应该的事。这就意味着,教师节很难去做“买买买”的宣传。

他们的看法是正确的。但其实送礼收礼,未必就是商业了。

核心要点在于社会主流人物形象,落在哪里。过往,当然是企业家、明星等。然而随着知识网红的崛起,教师凭借着自身的知识储备,跻身主流形象,吸引海量流量,早已见怪不怪。

罗翔,在B站走红之前公众完全不知其人。在视频中,他把一个个烧脑难懂的刑法原理,通过故事段子深入人心,普法效果成绩斐然,又生生地将“张三”这么个平淡无奇的名字打造出了某种IP感,自身也成了教师中的顶流。

公众对这样的现象,是如何评价的呢?

当下国人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要求,我的观察里,有两个趋势。

其一,道德标准越来越高,有师德重于师能的味道。

其二,但在师德中有一项,与利益有关的,倒是变得宽松起来。

一方面,扫地僧式的人物,当然还是会受到尊崇,但另一方面,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抛头露面搞所谓的求名求利,人们并不觉得,知识分子必须深藏功与名,怎么可以有铜臭味儿。

去年,一位颇有流量的教授被质问四处走穴演讲捞金丢掉了“文人风骨”。我看舆论上,“谁说文人就要清贫?”“凭知识赚钱有错吗?”这样的为他辩护,倒是占了上风。

今年,人们甚至对东方甄选还表现出了一种超乎寻常的热情。

在一档节目中,也有人问过我,怎么看刘擎教授上奇葩说。

刘擎自2003年开始,每年根据当年西方思想界动态,撰写《西方思想年度述评》。我慕名看过一本,实话实说,实在是看得头大如斗。学问这个东西,的确高深起来不是可以随便闯的。但刘教授跑奇葩说上,说点大众能懂但又有些思想的话,并没有什么不好。

事实上,我在知识付费上支付的大部分费用,都和标准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有关(包括刘擎的现代西方思想课)。我未必是真要去做那个学问,但多知道一点这类入门型知识,有什么坏处呢?

从这个角度出发,宝藏教师在B站的这种品宣,我乐见其成。

而教师节如果被B站挖掘成一个“档期”而非只是朋友圈师恩难忘的表态大会,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完全不反对。

—— 首发 扯氮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