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武挥
电子邮件的出现,给人们的沟通带来了更大的便利。这个工具,比信件邮递可是快捷且方便多了,更进一步的,它是免费的,且可以携带传输更多的东西(比如一段音乐,或者一个动画)
早期的电子邮件,主要是用于人际传播领域的,但后来商业者注意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广告投放工具。于是群发诞生了,电子邮件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一种大众传播的工具,也成为了电子杂志投递的有效手段之一。
不过,群发邮件历来受到很大的诟病:SPAM(垃圾邮件)。网络上的垃圾邮件多到超出我们的想像。所幸各个主要的邮件服务提供商都在不遗余力地阻挡SPAM。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群发软件和反spam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也永远不会停止。
对于新媒体而言,我认为,电子邮件的最大作用并不在于群发,而在于人的定位,并且是有效且快捷的定位。
互联网上只有两样东西:信息,以及人。RSS技术打通了互联网各个内容平台的信息传输。正如我在之九里所说,利用rss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将其它平台里的内容信息在自己的内容平台上体现。1.0时代里的内容陷于单个平台里而无法交换的情况被彻底改观。
但互联网上的人,却很难在各个平台里打通。任何一个使用过类似“注册用户”的服务的人都知道,用户ID很有可能被抢先注册。在A网站里的张三这个ID,和在B网站里的张三这个ID,背后完全可能代表的不是同样一个人。因为仅仅由字母或者数字(包括中文)组成的用户ID,没有唯一性。
有一个非盈利性的互联网服务OpenID在试图打通这个“人”的互相认证,但一直处于未能广泛推广的阶段。以一家之力(且无商业化帮助),我虽然仰慕,但并不看好。
但电子邮件完全不同。邮件地址,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实际上,都具有唯一性。abc@hotmail.com,在现存的网络世界中,仅此一个(事实上,OpenID的原理和这个也差不多)。
这就是为何后来很多网站都推崇用email地址来注册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在于这种注册方式可以通过自动验证邮件来识别该用户实际就是该邮件地址的拥有者。
越来越多的邮件注册制直接的后果就是:各个平台之间可以进行用户的互通。如果仅仅通过注册ID,两个平台之间的用户数据库将无法判断和识别两个“张三”的异同。但通过邮件注册制,这是很容易操作的事情。
我对互联网上“人”这个元素的互通保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