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本来以为,大家,都该收收被子,防寒过冬了。
没想到,新浪,出手了,这个手笔,真得不小:大约价值13亿美金(呵呵,当然不是自己掏腰包,而是增发4700万股票)的并购案,放眼到全球,也是不小的案子了。
不过,重点并不在于并购的金额大小,而在于,这场并购的重大意义:新浪将成为一个真正的立体媒体集团。
这场据说把陈彤都蒙在鼓里的并购案,使得新浪从线上向线下伸出了它的触角。新浪将分众所有上市的部分纳入到这起并购之中。
分众的核心资产就在于它的楼宇广告,统统是“水泥式”的东西。新浪则以“鼠标式”的网络广告见长,按照易观国际的统计,在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里,排名老二,仅次百度。不过,我估计,在后者受到最近的危机影响后,即使不算上分众,新浪也有望重新回到第一。
并购案有趣的地方在于,分众旗下的“好耶”并没有在并购之列,仅仅是部署在90个城市中的12万块用于对付“无聊”的显示屏。有消息说是,好耶有望天价卖给google。也许是这个原因导致并购没买到好耶吧。但我以为,第三方的意义就在于“第三方”,一旦成为广告媒体的旗下物,这个第三方,就不再是第三方,也就丧失了大部分的价值。特别是在中国,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而,新浪+分众,依然是个蛮纯粹的媒体集团,而不是像google那样的上下游通吃的垂直整合。不过,这个蛮纯粹的媒体集团,我依然不把它归为“新媒体”阵营,道理还是那句话:无论是新浪,还是分众,都是卖位置赚钱的。
只是,现在是虚拟社会、现实社会的稀缺位置,一起卖!卖起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更厉害!
顺便说一下我对这个并购背后的人的合并的观点。总体来说,我比较乐观。
这两家企业,都是数千人的规模,虽然商业套路上讲,是有1+1>2的功效,但能不能达到这个功效,数千人和数千人的文化整合,是蛮大的一个难题。需要知道的是,企业之间的合并,难点不在钱,而在人。
商业套路上,曹时代的新浪,与分众其实蛮象的。一方面,如前文所说,大家都是卖位置的,另外一方面,曹出身财务官,分众背后的投资人也是“财技高超”的老狐狸。我个人是见识过那家投资商的老大的本事的。至于究竟什么本事,没什么太硬的证据,不好说什么。只是提醒诸位一件事,分众去年是到纳斯达克就关联交易听证过的。
至于人,比较好的背景是,这两家企业都已经度过了“魅力型领袖”的阶段。如果今天是搜狐出手,就不如新浪来得让人放心,因为张朝阳太强势。新浪除了一个“吃冷猪肉”的陈彤,并没有什么魅力性领导,分众的江南春也和陈彤差不多,供起来的角色更明显。这两个商业组织已经相当成熟,再加上套路从财技到卖位置都差不多,殊可让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