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Jason在我上篇中留言说:
我觉得,如果再这样下去,很快春节就会淡出人们的视线。
我回曰:绝不可能。
因为,春节在被抽去了温情脉脉的人情之后,已经被悄然注入了另外一种内容,那就是消费。借助这个形式,意义,重生了。
据说奥巴马这次“登基”,花去了8500万美刀,有人批评说比小布什奢侈,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怎么可以如此铺张浪费?我倒是不以为然。正是因为金融危机,就更应该去大大地消费。8500万美刀啊!拯救了多少即将破碎的家庭?
所以,当年崇祯皇帝财政紧张,左支右拙之时,千不该万不该自己那么节约,而是应该大力推动政府投入,让流民有个活干,有口饭吃。唉,太懂经济学没意思,但一点不懂,也是不行滴。
今天的春节,其实鼓吹者都是从利益角度出发的。商家是其中最中坚的力量。套上一点有那么一丝丝人情味的薄纱,商家不遗余力地希望掏出人们袋中岁末的余粮。诚所谓:假日经济也。
还有这个春晚,年年都被人骂,但年年要办。为何?难道没看见里面的巨大商机么?江湖谣传央视08年年底一顿广告主酒会就成交多少多少广告单子,更何况这据说收视率普天下第一的春晚乎?
春节,不是一件娱乐的事情,而是一门生意。
而生意的要诀是,只要有买方,只要有卖方,这门生意,就可以永远做下去,而且,可以上升到屡禁不绝的地步。
这门生意,上至成百上千万的巨额投入,下至一毛钱一条的短信,没有人能够准确计算出春节的生意规模有多少,但所有人都得承认,离开了生意,春节,就只剩下了形式。而没有意义的形式,从来是走不远的。
我没有做过严谨的随机调查,更没有太多的数据来证明我这个推断,其实这门生意里有很多花销,在人们理性的情况下,却是不会发生的。
说你每天都大鱼大肉了,还在那几天抢破头订个位置找一帮人胡吃海喝并伴之以第二天就不记得了的交谈干什么?
说你根本无所谓别人的回复,还在那里一个劲地按着手机小小的键盘狂发都不是自己写的短信干什么?
说你跑商店里,看到四折五折的东西就忙不迭掏出钱包买了回去也不见得立刻使用甚至是从不使用的东西干什么?
说你寒风凛冽中,又是破坏环境又是打扰别人休息还有可能引起走水却还要颤微微伸出个烟头点响几个爆竹烟火只是听个响头干什么?
……
消费呗!
不是有说了吗,消费,就是爱国!
当文明的种种都可以用货币来衡量之时,春节,从一个希望变为一门生意,就毫不奇怪了。
而当饱含文化的节日最后演变成一场消费主义的狂欢时,我们的堕落,莫过于斯。
然而,你能抗拒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