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实在太长,所以在RSS里以摘要形式输出)
上周三(2月20日),跑北京搜狐总部做了一个《新媒体新营销》栏目的访谈,费时1个多小时,栏目主持陈中整理了发言稿,居然侃了一万五千字,我的确是蛮能侃的,呵呵。
搜狐IT以魏武挥:博客做不了公民记者 博客营销须可测量为标题,刊登了这次访谈记录。 说实话,我对这个标题不是很喜欢,虽然这两句都是我说的,但这次访谈前一句我只是顺带地提了一些。其实访谈的主要话题,一直是围绕在赚钱层面上的。
我这里刊发访谈记录全文,因为搜狐那里错别字蛮多的。毕竟敝帚自珍,我是很有耐心地修改的。另外还有一些口语化的地方,我做了一些修饰。不过整体说来,我口头说话到书面文字,整理得无需太多。这倒颇让我自得。
以下是全文:
————————————全文的分割线————————————–
访 谈手记:本期嘉宾BlogBus首席运营官魏武挥,既是业界知名博客,也以博客作为自己的工作。做访谈之前和BlogBus的一些员工聊天,不少人都说魏 武挥是一个极能侃、又非常有营销想法的人。访谈证明,魏武挥关于博客营销和新媒体方面的看法都有独到的见解。对于目前各种博客营销,魏武挥总结出博客营销 的三种类型。对于新媒体的定义,魏武挥则称如果没有用户的高度参与,类似于分众和门户网站等几种类型都不是新媒体。
精彩观点:
1、 我是做2.0网站的,我知道改版是非常非常需要慎重的事情,所以一旦损伤了用户的体验,将对(网站)打击很大。
2、 假设奥运会这件事情没有任何一个媒体想报道它,在任何报纸、杂志、书都没有看到奥运会,奥运会就没有意义,正因为很多媒体报道了,奥运会本身是一个社会事 件,一个很伟大的运动会,四年搞一次,顶尖的运动员,正因为是一件社会事件,有媒体跟进、报道它,所以才产生了价值。
3、 没有任何媒体参与,这个事情再多博客讨论没有意义,就没有放大,只是一个事件,只是一些博客之间自娱自乐的事件,就会变成这样一个想象中的情况:就是有一堆人,一些顶级的运动员参加比赛,自娱自乐,发发奖牌就结束了。
4、 2.0与其说是一个新的媒体,不如说它是一个新的社会,这种社会里面大家在讨论,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本身他们具有一定的传播属性,网络1.0的媒体和传统媒体探讨这些事情,把它放大,然后再互相之间互动,把这件事情越炒越大。
5、 SNS也是新媒体,其实就是用户在上面主动的暴露他的隐私,我长的什么样,我是男是女,我几月几日生的,我在什么地方读书,做了什么东西,主动的曝光隐私,做一些交流。
6、 我一般不赞成让博客做公民记者的说法,因为博客本身对一件事情的快速报道没有能力,是极个别的,他不是专业的记者。
7、 新媒体最大的问题就是测量,比如前面的“我要上罐”的事情,那个东西跟销量没有关系。你搞了一个事件,没有任何家媒体来报道,说明这个是你自娱自乐,没有意思。
8、 我们的模式就是,策划活动,然后联合各种各样的传统媒体,或者是网络媒体,来报道这件事,把这件事放大,这就是我们很重要的市场这块的事情。
9、 搜狐这个第三方开放平台,是一个非常好的构想,我觉得可能会引起一些互联网上小小的革命,或者引起一个趋势,但是如果说现在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成功,还为时过早,因为中国的互联网生态和美国的FaceBook的生态不太一样,可能(还要)过一两年。
10、 比如我真的很想看陈冠希照片,我为什么告诉别人我喜欢看呢,我偷偷看就可以了,我在我的博客上面说我很喜欢看陈冠希的照片,我肯定说不出口,但是不排除我 自己偷偷摸摸看,所以我没有必要告诉别人我在互联网上的行为,这种事情还是我个人的事情。所以对个人来说确实有这个动机,(但不一定)可以做成个人门户。 包括我不相信在国外个人门户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个人门户不好说。
访谈实录:
一旦损伤用户体验,对2.0网站打击很大
陈中:各位搜狐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来到我们《新媒体与新营销》访谈栏目的嘉宾是BlogBus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魏武挥先生,这也是我们栏目的第22期,今天魏总将就新媒体与博客营销话题做一些探讨,在访谈开始之前请魏总跟网友打个招呼。
魏武挥:大家好。
陈中:虽然我第一次跟魏总见面,但以前看过你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看过你的博客,后来在MSN上有过交流,魏总是又写博客、又做博客的人,同时也是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的硕士,这样一个学历背景和工作背景,会不会让你对博客的认识有独到的看法?
魏 武挥:你刚刚漏了一个我蛮重要的背景,我在互联网1.0的时代,就是99年开始就在互联网公司工作,1.0时代和2.0时代的感觉有相当大的反差或者体 验,因为1.0的内容基本上是靠网站产生的,2.0主要是靠用户产生的。就像我在我自己的博客上说,我说2.0很多网站都是属于用户,(他们)一旦不参与 的时候整个网站就是空壳,什么都没有了,有很多1.0网站即使没有浏览者,但是内容还是很多,只要他足够有钱,这是最大的区别。这就面临一个问题,用户如 果说对这个网站没有太大的感情或者说不满意的话,离去的速度会比1.0的网站用户离去的速度快得多。网上有很多说法,说有很多网站他们上面飘着很多广告或 者有很多弹出窗口,把网友弄的很烦,大家是抱着负面的评论态度去说,但是很奇怪,很多网友还是继续访问这些网站,因为他们是为了获取这些内容。但是 2.0不一样,你还要到处弹窗口、飘广告就会跑很多人,就像BSP网站,就没有人写内容,也就没有内容可看。2.0网站很大的问题就是改版,我在做财经网 站的时候那时候几乎两三个月改一次版,有时候甚至变成改版就是一个网站常规的事情,但是对于2.0的网站来说,改版要相当相当小心,前一阵子有一家很有名 的2.0网站,豆瓣改了版,引发了网友蛮大范围的争论,说改版改得很不舒服。其实是件很小的事情,就是导航条多了一次点击。如果说在 1.0网站点击一次也不算什么,但是2.0网站就是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在豆瓣改版的时候写过一个日志。因为我是做2.0网站的,我知道改版是非常非常需要慎重的事情,所以一旦损伤了用户的体验,将对(网站)打击很大。
陈中:就是说2.0更尊重用户。
魏武挥:对。
陈中:你觉得从1.0用户只读,到2.0用户主动写,这个转变其中说明了什么样的趋势或者道理?
魏武挥:其实对于1.0的网站来说,我最近一直在写一个系列,我没有想好中文题目,(英文叫why new media)其中我提到一个观点,就是我不太认同把1.0的网站算为新媒体,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和传统媒体基本上是一样的:我看“你”提供的内容。
陈中:从传播方面来说确实都属于单向传播,没有很大区别。
魏 武挥:对,在2.0当中就变得非常复杂,我们传播学学术名词叫受者,可能在上面迅速变成传者,传者可能又变成受者,转变的非常快。论坛里面可能有一些人会 发一些帖子,但是对于1.0网站来说有频道、有栏目、有首页,学术上说有把关人存在的网站,这些把关人就是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编辑,他会把一些不太好的内 容过滤掉,或者不让它在首页上面,甚至于删掉。而在2.0当中很多人就变成内容创作者,类似于像博客这样的网站,首页所有的内容都是我们自己挑选放上去。 这些内容用户也可以自己控制,比如我在一个BBS里面写一个帖子,这个帖子是否存在,理论上不是我能控制的,因为有版主,版主觉得这个帖子不对就删掉。但 是在博客日志里面写的,删除不删除理论上在我自己,除非写很强烈的言论,BSP去干涉,其他的都是我自己决定。2.0下面的受众之所以变成一个传者,这是 一个很大的动力,因为他觉得他对自己说的话、自己写的东西有很大的控制力,照我们BlogBus技术总监的说法,这是一种虚拟的产权,正是因为有了虚拟产 权的动力以后,他就觉得自己有必要继续写下去。
另外一方面,有的人可能擅长写作或者这方面有特殊的认识,所以他写着写着,这里面包括一些像洪波、 像徐静蕾,就靠博客建立名声起来,就类似于办报纸或者杂志,像洪波他的订阅数已经过了好几万,这种人已经相当于办杂志,我自己的加在一起也差不多三千户, 其实国内也有很多杂志事实上做不到这个数字。这已经成为一个有点大众的味道了,这时候作为博客自身来说,他会修饰自己的言论,不像在BBS,在BBS比如 我魏武挥起一个张三的名字,上去把李四大骂一顿,在博客上即使对李四非常不满,说话可能也会加以修饰,因为这个博客完全体现了我自己这么一个人,我不想让 人觉得我这个人很刻薄,我会说的比较有分寸,换句话说就是说一种公共空间,包括很多人谈博客可以做舆论监督,这种和博客自身加以克制、加以控制是有关系 的。
陈中:现在互联网上好多应用,2.0时代的好多应用都是免费的,包括大多数的博客都是免费的,但是BlogBus有一个收费的,我还是比较好奇的,现在你们大概有多少人使用付费的服务?
魏武挥:我们收费用户差不多在2万多,3万不到。
陈中:费用如何?
魏武挥:包年,至少要付一年,一年是120元,如果一下子付三年就是300,如果四年就是400,相当于批发价格,差不多一年120的价格,两三万的收费用户。
陈中: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要选择付费的呢,现在很多门户网站都提供免费的、很稳定的博客服务。
魏武挥:我觉得有两个诉求。第一个诉求,是想寻找一个无限的空间,因为BlogBus承诺给VIP提供一个无限的上传空间,因为他们有的贴照片的时候发现空间不够用,很多人在问我,现在网上有没有免费的托管图片的服务,但这毕竟是两个网站的服务,不是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陈中:但包括不少网站、像搜狐博客是又有相册、又有文字、又有视频服务的。为什么非要选择你们呢?
魏 武挥:确实,我承认有一些用户说BlogBus免费用户空间太少了,但是又不想付费,可能有的搬到了搜狐,确实有这样的,但是我们VIP用户还有其他的服 务,比如我们提供域名绑定服务,比如可以注册一个国际域名,绑定了博客以后,加上我们BlogBus的模板架构几乎是开源的,可以摆弄模板上面的每个地 方,就是完全变成他个人的一个网站,这些网站在BlogBus存在,我看到过一些比如说他是做英语的教学服务的,就利用博客的空间做一个自己的门户网站, 这是第二个吸引收费用户的地方。
第三个吸引的地方,就是模块的可控性,就是我们为用户提供想要的模块,比如我想要一个普天下只有我一个人用的模块。刚刚我提到了,我们设计部门会有四个人,BlogBus整体30多人,30个人占有4个人,比例是蛮大的,就是要给用户提供模块定制的服务。
陈中:这个定制是由你们来做吗?
魏武挥:是用户提出要求,一般用户是这样的,我们发布将近200块的标准模板,一般的用户提出这个模板整体上不错,但是希望某些地方要修饰,当然也有一些用户是直接提出一个新的,会扫一张图片给我,把它分割变成一个网页格式、图片格式。
还有第四个动力,在VIP这个上面是没有任何广告的,确实有一部分用户不喜欢出现任何广告,所以愿意交这个钱。
120块,其实每个月就是一包烟钱,所以对他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收费用户这块我们全部(地方的人)都有,但是相对来说南方的人多一些。
陈中:听说你们马上要出来杂志了?
魏 武挥:我们希望线下能够出现一本以博客内容为主的杂志,这些内容都不是所谓的记者写的,都是博客自己写的,就是说博客写他的生活,我们这本杂志主要关注的 领域是生活,不是什么国家政治大事,都是博客对他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感悟,然后他可能拍成照片、可能写成文字,我们利用这些文字、这些照片,做一本杂志,当 然这方面我们会充分尊重用户的版权,包括一些稿费,包括也要争取用户的同意,看他愿不愿意把这个内容用到杂志上,主要是这样的背景下做的杂志。这种杂志我 们基本上是以城市生活为关注点,可能希望每一期都围绕一个城市,比如我们想围绕台北这个城市,围绕香港这个城市,想围绕上海这个城市,甚至于我们想围绕其 他国家的,比如说美国的、英国的城市,因为Bus本身有很多海外的使用者。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专题,叫“舞动世界”,这个专题是这样的,有一 个公司是专门做伏特加的,伏特加这个酒在全世界都有一些酒吧,墙壁都是用冰做的,希望很多用户拍出冰吧的照片,感受这个创意文化。通过BlogBus做了 以后发现,其实BlogBus有很多用户在国外,在中国只有一座冰吧,在上海,其他的都在海外,很多照片来自于国外,所以我们可能会关注海外的一些城市, 我们是以生活休闲的角度去做。
没有任何媒体参与,任何事情再多博客讨论没有意义
陈中:你怎么看待博客这种应用在05年突然就蹦出来了,一直到现在为互联网带来的一些改变,对传统媒体、对网络媒体这方面的影响?
魏 武挥:这方面最大的影响在于话语权,如果没有博客的话或者没有2.0,用户产生内容–我们简称叫UGC这么一个说法,话语权基本上是掌握在精英层面或者说 一些本来就有话语权的人,出现博客以后就会有很多其实不是在杂志工作,也不是在报社工作,本来没有什么投稿渠道,突然之间成为了网络的名人,其实我们现在 看到很多网络名人、网上红人都有自己的博客,原来他们也不是媒体会去关注的对象。这些人掌握了话语权,或者部分掌握了话语权之后,对于商业公司来说,这是 一个很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比如说恒源祥做了很长时间的广告,这个广告把十二生肖重复念了好多遍,这个广告在过去的时候,最多觉得这个广 告不想看关掉,但是在博客上面,发现很短的时期很多人都把这个广告评头论足,说恒源祥这个广告做的不怎么样,不好看,或者没有品位、没有文化,这对恒源祥 本身来说,当然可以从两个角度看这个事情,一个角度是说我要反省一下,另外一个角度觉得不错,有很多人谈论我。不管怎么说,确实和以前1.0时代没有博客 时代的时候(不一样),出现的舆论的力量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体一家,有很多很多民众来谈这个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去年年底的史玉柱的网络游戏,其中有一家报 社发表了这个文章,后来这个文章在主流门户上被公关掉了,但是在博客上没法被公关掉,因为不能一个一个找。这都是有博客和没有博客的时候出现的很大的差 异。
陈中:那个叫《系统》的文章确实比较火。
魏武挥:博客里面相当火,很多人在转载这个文章。因为博客的传播,等会儿可能提 到,一个事件或者一个话题仅仅靠博客传播就会产生多大多大效果,这个很难说,但是至少起了一个头,如果会有一些1.0的媒体或者叫传统媒体跟进的话,会产 生非常大的效果。就是说本来没有事情,后来产生一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关于PS照片的,前后出现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老虎,两个人争论,挺虎的、 反虎的是在博客上干起来的,在博客上诅咒发誓这个照片是真的是假的,后来很多博客跟进。这件事情,很多报纸,光上海我就知道,东方早报是站在反虎派,说老 虎是假的。传统媒体跟进以后,最后是陕西的人道歉了,网上我看到新闻,据说他们一个副厅长都为此辞职。另外一个也是照片,就是藏羚羊,藏羚羊和西藏的火车 PS的照片,当然作假做的非常明显,两三天就看到了效果,我记得就是前天,18号报社的总编辑辞职了,包括拍摄照片的也辞职了,这个事情当然都是在网上, 如果(在)以前是不可能发生的。
陈中:这个我记得是论坛里面出现的。
魏武挥:对,因为藏羚羊这个事情非常短,两三天之内水落 石出,周老虎那件事情搞的差不多有半年,所以很多博客都卷进来了,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传播过程就是,在2.0的范围里面我更愿意看成一个社会事件。很多博 客在讨论,我更重要的看到的是这个博客的人的属性,不是媒体的属性,一这些人在讨论一件事情,我们跳开这个问题假设一个事情,假设奥运会这件事情没有任何 一个媒体想报道它,在任何报纸、杂志、书都没有看到奥运会,奥运会就没有意义,正因为很多媒体报道了,奥运会本身是一个社会事件,它是一个很伟大的运动 会,四年搞一次,顶尖的运动员,正因为是一件社会事件,有媒体跟进、报道它,所以才产生了价值,包括搜狐也是2008年奥运会的网络赞助商。
回 到刚才的话题,博客在讨论,这是一件事情。很多博客在讨论,如果一千个博客在讨论,传统媒体就觉得讨论的人还不够多,这件事情还不够火,不愿意介入,但是 如果有一万个博客在讨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可以报道的事情,传统媒体就会跟进,跟进以后就会把这一万个人讨论这件事情放大,很多人都会知道一万个人在讨 论,很多人知道了以后也因为博客存在就有更多人参加了,传统媒体就更加兴奋,就会有更多人讨论,就卷的更深。一个是社会,一个是媒体,两个互动起来,就会 把这个事情放得很大,这就是博客传播和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他们之间的一个互动性。如果仅仅是博客讨论这个事情,没有任何媒体参与,这个事情再多博客讨论都 很小意义,就没有放大,只是一个事件,只是一些博客之间自娱自乐的事件,就会变成这样一个想象中的情况,就是有一堆人,一些顶级的运动员参加比赛,自娱自 乐,发发奖牌就结束了。
陈中:刚才通过你的谈话,博客其实为传统的报纸、杂志减轻了一些负担,写文章什么的非常方便和简单了。
魏 武挥:我刚才说博客传播和大众传播他们互相之间是互动的,一方面是为大众传播的媒体减轻负担,另外一方面也给他们增加了负担。有时候记者没有进行核实,或 者对这件事情了解不深,写了一个报道。藏羚羊就是博客监督记者,比如那个人拍了照片,是摄影记者,博客监督,或者网上的网友监督,说你这个照片是PS过 的,是假的,引发一个事情,其他媒体再跟进。所以本身来说,很难说博客为记者减轻了负担,但是肯定他们之间在互动。
陈中:刚刚你也谈到网络媒体这块,说网络媒体不在你这个新媒体的概念里头,主要是跟报纸一样,属于看的东西。
魏 武挥:网站上很多文章下面都有评论区,这种评论区很多时候参与的人不多,就算参与的人多(发言)也是很短的,比如最多的就是“顶”,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的 话,长篇的讨论一般不会在这个讨论区里出现的,所以传和受分的很清楚。在2.0传和受分的很不清楚,我看你博客的文章看到一篇文章,觉得我想说两句,就在 我自己的博客说两句,他们的生活圈子整体来说就是在一个互联网的虚拟社会里面,所以我觉得网络是一个社会,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是可以足够体味的话,它是一 个社会,特别是2.0,2.0与其说是一个新的媒体,不如说它是一个新的社会,这种社会里面大家在讨论,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本身他们具有一定的 传播属性,网络1.0的媒体和传统媒体探讨这些事情,把它放大,然后再互相之间互动,把这件事情越炒越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媒体不是取代旧媒体的工 具,也不是什么颠覆旧的一种媒体形式,更多的是一种合作,更多的是我们整个文明、整个社会产生更多的互动的一些渠道、一些工具。
SNS也是新媒体,其实是用户在上面主动暴露他的隐私
陈中:在1.0时代很多人做坏事,可能很安全,但是在2.0时代,就增加了这个成本。
魏武挥:对。可以说有些人有这种本事把你的祖宗八代都挖出来,你怎么样怎么样,所以在互联网上也有这个需要担心的。
陈中:包括线下各种卡,银行卡,各种消费的卡,把你这个人的消费行为,包括你到哪住哪个酒店,订机票,行程都给你记录下来,你在网上写博客,评价什么的,线上线下都把你数字化记录了,这种问题想起来其实有点恐怖。
魏 武挥:所以有人写书“数字化生存”,其实某种意义上说数字化虽然给我们带来便利、自由、方便,也带来很多问题。我们举个例子说,(是一个)美国学者写的书 里面举的例子,说以前我们写信,比如我写信给你,我经过邮局走,国家规定公民之间通信自由,并且受保护的,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能看的,私人信件。如果这封 信给你了,你收下来了,这封信就在你这了,没有第二个拷贝,邮局不可能把这个信抄一遍。但是如果我写E—mial,我给你写E—mial,即使把这个 E—mial删掉,备份还是有的。数字化的好处在于可复制,坏处也是可复制,所谓的隐私曝光,如果说这样东西在我手上,天下没有第二个了,就不存在隐私曝 光,之所以曝光是因为另外还有副本,比如我的通话记录、我的收费记录,如果我是现钞交易的没有,如果有通过银行交易的,银行就会有,比如某月某日在某个地 方消费,这就是隐私出现了。数字化的根本在于容易复制,容易复制带来好处,也会带来一定的坏处。
陈中:像网络媒体排在了你的概念之外,你举个例子,比如哪些属于新媒体?
魏 武挥:博客当然属于新媒体,我觉得BBS也是,虽然BBS很早就有了,但是对于整个传播史BBS存在的时间也很短,其实新浪出身于BBS。搜索引擎也是, 因为搜索引擎我们都知道GOOGLE也好、百度也好,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框,当用户不作为的时候只能看到一个框。说句实话,我第一次接触搜索引擎的时候还 不知道怎么办,好像不知道什么东西可以看,只有在这个框里面输入东西以后,就会反馈出来一些东西。而且GOOGLE、百度最近也有关键字排行榜,调查中国 人最关注哪些关键字,也是用户的行为,用户如果没有这些行为,所有的关键字一样不被关注。搜索引擎是很重要的东西。
还有新媒体不仅是网上的 东西,还有很重要的是网下的东西,如手机,我们都知道春节的时候短信都是很大的量。手机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新媒体,据说我们马上就要进入 3G时代,马上就要发3G牌照,3G这方面的应用会越来越多,手机就是属于用户不做就什么都没有,如果不打电话,这个手机就不需要。手机现在也可以传输很 多东西了,跟电话不一样,固定电话只能传输声音,手机可以传输视频、图片等等。在互联网上,SNS,最近也是非常热门的应用,特别是FaceBook,这 么大的价格(和这么小的股权比例)给微软,微软也是认同FaceBook是160亿美元,SNS也是新媒体,其实就是用户在上面主动的暴露他的隐私,我长 的什么样,我是男是女,我几月几日生的,我在什么地方读书,做了什么东西,主动的曝光隐私,做一些交流。还有一些,wiki也是,如果用户不写内容,就没 有什么,正是由于大量的用户参与才产生了wiki的应用。从新媒体的各种形式来说,我个人是最喜欢wiki这种形式的,因为确实给人带来很多很多方便,包 括我自己也在做wiki,做传播学有关的学术wiki,没有任何的商业应用。
还有我们很热的Youtube,视频网站,就是一些人,更多的 可能是网站自己人传视频,Youtube本身来说还是有大量的网民的内容,我自己看确实有很多是网民自己原创的东西。和视频相关的就是图片了,这都是一些 新的应用。这些图片和以前的图片不太一样,这些图片都是用户去传。在图片里面用户产生的份额比视频高,因为现在数码比较普及,所以很多图片都是用户在那儿 传。
还有一个商业应用比较好的新媒体形式是点评的网站,点评电影、电视,豆瓣就是属于这样的网站,现在已经开始SNS化转化了,比如还有做饭店的网站,口碑网,都是点评饭店。
新 媒体的形式是没有办法穷尽的,因为新媒体是用户产生内容的,有一句老话“人民群众是最有创造力的”,本质我对新媒体很简单的定义,就是“用户深入高度的参 与进来的这样一种媒体形式”,这是和不是新媒体的这些媒体最本质的区别。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门户网站我就不把它看作新媒体,马路上大的户外广告,我也 不把它看成新媒体,最多是一种新广告形式,这种新广告形式很多,像上海黄埔江上面有一条船,专门是做广告的,因为外滩有很多人走来走去,看到这个船。我们 也会看到很多卫生间里面有广告,上面有一个小的液晶屏。出租车里面有,这里面都是新的(广告)形式,包括分众的电梯广告。但是我不认为是新媒体,新媒体是 要用户高度参与的。
陈中:我们来说说艳照门,08年非常火爆,第一个原因可能跟网民的荷尔蒙有关系,所以受到极大的关注,另外也跟博客、论坛之间的相互交流传输也有关系,在传播上跟周老虎的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感觉。
魏 武挥:艳照门我个人判断是有组织的,和周老虎不太一样,周老虎照片出来以后确实有人发现这个照片有点假,去调查怎么样,反虎派质疑照片是假的,(但)并不 是一个组织,更多的是网友,我发布我的观点,从我的分析来说,(他们)不是一个组织。但是艳照门这件事情,这个照片更让人怀疑是一个组织的行为,就是说有 预谋的,包括推广,可以说是一种推广手段,一开始是放多少多少照片,后来又放多少多少照片,最后好像500张照片,一开始出来几十张,一开始出来的人不太 有名气,到后来Twins的人出来了,再往后就是张柏芝了,并没有把张柏芝放在第一位,这是有预谋的事情。当然这个照片出来以后,对于艺人本身来说是满大 的伤害,但是从传播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抛开道德的层面来说,这个传播是非常漂亮的,起到了效果,不是说一开始就全部弄出来,因为全部弄出来这个事情就好 像没有持续度了,他一直吊这些人,本身还让网民去看,不是说这个照片我传出来以后有版权的,不允许你们传播,他知道网民会传播,像2.0 一样一定会传出去。我自己知道陈冠希这件事情,是通过博客知道的,因为我个人由于职业习惯嘛,我不喜欢在1.0的网络媒体上看,我基本上每天看大量的博 客。从我个人而言,我的一种媒体的接受习惯是,我先从博客知道,我觉得这个事情满火的,我第二步就去搜索引擎搜了,陈冠希敲进去,我发现有很多很多新闻, 我会看。本身这件事情我不愿意太多的发表意见,所以我自己也没写,因为我觉得这种事情对艺人是有伤害的,所以我从个人的角度讲我能不参合就不参合。这件事 情我也没有多说什么,我可能在昨天的日志里面提到一句,都没有提到艳照门,也没有提陈冠希,我只是说有很多网站为了流量,500张照片,当然是很黄很暴 力,我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没有直接提艳照门。
很多博客缺乏快速报道能力,不赞成让博客做公民记者
陈中:现在大家也在反思,从媒体方面讲,艳照门时间肯定属于他的一种新闻,他是不是能够不报道这件事呢,就是说如果所有的媒体都不报道陈冠希这件事情,你觉得可能吗?
魏 武挥:这和媒体的商业动力有关系,比如说BlogBus是不会报的,BlogBus为什么不报?因为我没有商业动力,因为1.0的网络媒体,或者有一定流 量的媒体,他之所以要关注流量,不是说他喜欢这个,流量越大服务器压力越大,他是觉得这个流量可以转化,变成广告。如果我这张页面有1万人访问,我这个广 告价值比如1千块,如果有更多的访问量,这个广告价值就更多。所以我说1.0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没有什么两样道理就在这,电视台播一档节目之所以可以卖 广告,和他的收视率有关系,报纸卖广告,和发行量有关系,互联网卖广告和点击率有关系,这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说春晚为什么广告卖的很贵,整点敲钟的时候要 达到7位数,(因为)很多人看。但是我们要打一个问号,很多人真在看吗?反正我知道我所认识的很多人,家里春节晚会的晚上,他们坐在电视机前吃饭,是把春 晚当背景音乐,他们并没有看,但是确实电视机打开了,调查收视率是盒子在看,是不管你是不是在看的。比如这个电视连续剧我喜欢看,但是很可能中间广告的时 候出去上个厕所、喝个水,但是电视机是开的。
2.0的这种网站,他的根本商业化的道路不在于流量,如果在于流量的话商业上是存在不了的,因 为它的流量是不可能和大的门户去拼的,永远不可能,因为人家已经存在十年了,大家都知道看新闻去哪里,2008年奥运会我要看非常及时的报道我要去搜狐, 因为搜狐是2008奥运会网络赞助商,他不会去 BlogBus去看。我要想参与奥运会,我想在奥运会上体现价值,我怎么办,我更多的是找博客,让他们更多的讨论事情,所以我一般不赞成让博客做公民记者 的说法,因为博客本身对一件事情的快速报道没有能力,是极个别的,他不是专业的记者。但是他有他的看法,我可以评论这件事情,比如艳照门的事情,有的人可 以评论陈冠希不要脸,有的人可以评论张柏芝以前有问题,或者说创造出新的话,但是你可以调查这个事情?相关警察都不是很有能力,更何况一个博客呢。所以博 客更多的是在上面讨论这件事情,讨论这件事情以后再去让1.0的媒体、传统的媒体关注这样一个事,然后产生商业价值。博客我们本身做的营销是商业行为,不 是说我建一个所谓叫mini site,把这些博客言论都放在那儿,把访问量做高,然后上面放一个广告。我们在我们400万用户他们的博客上面没有广告,因为对博客来说如果去卖点击 率,是没有多大生存空间的,博客更多的商业上的价值是在于,我可以让用户当中的一小部分参与进来,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关心这样一件事情,可能这件事情有十万 人关心,那件事情可能一百万。包括博客本身有一定的媒体属性,把这件事情放大,产生商业上的应用,我们到今天没有做任何和陈冠希有关的专题也好或者讨论也 好,因为我商业上不需要这件事情,没有(哪个厂家)愿意说报道一下陈冠希这件事情,我给你多少多少赞助,没有人说这个话我不会做这个事情的,我没有这个动 力。对于有一些网站就有这个动力,因为他需要访问量做大。所以互联网存在的“很黄、很暴力”的现象,归根到底都是商业造成的,我相信每一个人所谓人性本 善,不是说天然就是这么样的,陈冠希捅出这些照片的有组织的一小撮人除外,这些人可能就是商业行为,对于互联网来说很多网站不是说以此本身为乐,就想巩固 流量,把流量做出去投广告。我们知道以前有一个视频网站,放张钰的视频,那段时间点击率很高,但是广告并没有由此增加。
博客营销三种行为:市场、销售、公关
陈中:近几年你眼里有没有做过比较成功的或者有影响的博客营销事件?
魏 武挥:我觉得三个营销事件。第一个营销事件,有一个可乐公司曾经做一个“我要上罐”的案子,你把自己的照片投到博客上,然后评选可乐罐子上放哪个人。一般 罐子上放的图片都是大明星,但是普通人放到罐子上,这个事情还是有一定互动性的。对于那家可乐商来说,也打了知名度,但是这个可乐本身其实已经很知名了 (笑)。
还有一个案子是BlogBus做的案子,香必飘做的案子,香必飘是中国汽车香水(市场份额)比较大的。我们组织了自驾游,首先这些 人是喜欢开着车出去玩的,第二他们是博客,他们出去玩以后会在沿途写日志、拍照片,传上来,就形成事件。这个事件引起了上海广播电台交通台的兴趣,交通台 的一个主持人就随着自驾游的队伍出去,每天在节目当中就报道出来,我跑到哪里了,做了什么什么事情。中间出了三件比较有趣的事情,一个是为了赶到一个地 方,在高速上超速开,还有一个事情是有两个人在凤凰古城办婚礼,就是两个开车出去的人结婚,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在那边支援了一家小学,投了点钱给他们(做公 益),这个交通台就报道,还有一些传统媒体觉得这个事情非常有趣。这就是符合我刚刚说的,用博客发动一件事,让传统媒体关注这件事,把这个事情放大,这是 BlogBus做的一个案例。
还有一个案例也做的比较好的,一家冰淇淋厂商做的,很简单,博客获投票最多的优胜者可以拿一辆车,这个投票怎 么办呢?要找到冰淇淋里面的号码,为了得到这个号码就要买冰淇淋,那个车一直放在上海一个超市的大门口,上面有背景版。这个东西事后确实给那家冰淇淋厂商 带来很大的销量,代价就是POLO车,这也是比较经典的案例。
我们可以看到,三种截然不同的手法,因为我们知道百事和可口可乐都是很有名的,当然它是其中之一了,它们本身就在投很大的广告,只是说更想树立它是年轻活泼的形象,让用户参与发照片,这是一个市场行为。
冰淇淋行为是很典型的销售行为,是直接跟销量挂钩的。
BlogBus做的香必飘的事情,是很典型的公关行为,不是做销售的,也不是说把这个品牌做到什么程度,就是公关行为,就是增加品牌在传统媒体上的影响,搞了一件事情,所以大家来写。
陈中:像现在也有一些企业,尤其是在快销,像化妆品、汽车、数码,邀请一些博客参加体验发布会等等,这方面也属于博客营销吗?
魏 武挥:属于,但是如果仅仅是靠他们的体验来写文章,这个营销的范围一定不是大的,就那么几个人。比如我们最近有一个案子,是一种做头发的护发素,是用在染 发里面的,去染发的时候会抹一种护发的东西,会邀请一些人染发,然后自己体验。如果说仅仅做这样一档子事情,你可以想像有多大影响。首先去做染发,肯定是 要求免费去的,没有人愿意我花钱体验。既然是免费,预算就不是太多,了不起请一百个人、几百个人,不可能请几万个人,那亏死了。请几百个人去做的话,假设 我们每个人一篇文章,就是几百篇博客文章,对中国有这么大的博客圈子来说,是很小的份额。所以我们必须策划一个事情,让这件事情变得很有趣,然后让传统媒 体跟进。所以对BlogBus来说做的所有商业应用,首先我认为这是一个公关,然后我想办法让这件事情有趣、让这件事情好玩,让这件事情使得传统媒体觉得 有报道价值,然后和传统媒体放大。
所以新媒体营销也好、博客营销也好,绝对不能说这个事情颠覆了以往的任何一个营销手段,是多了一种工具。 正因为我把它圈定在这个地方,所以我就有办法测量。新媒体最大的问题就是测量,比如前面的“我要上罐”的事情,那个东西跟销量没有关系。你搞了一个事件, 没有任何家媒体来报道,说明这个是你自娱自乐,没有意思,搞了很多媒体,这些媒体是谁,是不是这个品牌所需要看到的媒体,比如说我这个品牌面对的就是年轻 人,那你搞了一个老年报来报道这个事情,好像没有价值,要搞一个青年报,可能就比较有价值了,报道的深度怎么样,是一片豆腐干文章,还是长篇大论,这就是 一个测量意义。
还有一个测量意义,比如在网上的关键字排名,有的品牌会指定说把这个关键字做出来,因为这个关键字代表我的品牌精神,要把这 个品牌做出来。我们原来做一个别克君越的案子,别克君威本身的品牌或者这辆车销量怎么样我不管,因为我不承担别克君越所有的推广,我只承担这个绅士,君越 的品牌符号。做下来,尼尔森调查公司出具的,网上可以查的免费的调研,在做之前是万分之一的在BlogBus里面出现绅士的评论,做之后是万分之四,这就 是量化。至于说这个在整个营销传播里面,只是一个营销工具之一,不能替代整个。
陈中:就是新增的东西。
魏武挥:对,因为你不新增,就会碰到一些问题,比如说在搜索引擎里面,对于你的讨论比较少的话,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在前面。
陈中:有想过博客盈利的问题吗?
魏 武挥:就像我前面说的,首先竞争,我不是在流量上下工夫,流量对我来说也很重要,但是不是唯一的。专业BSP来说,我不知道别的网站怎么样的,其实按照我 刚才的,可能大家都会感受到我们的一层意思,我们公司全名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我们不叫网络公司,我们也不叫什么博客公司,这里面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们 首先认为我们是一家网站,但是我们并不是完全靠网站的数据来生活的,当然我们里面很重要的来源是VIP,我们大概可以算出一些钱,这些钱就是我们的工资收 入,另外一块就是广告,或者我说的营销,大的广告概念,我们做公关也好,做什么也好,这是我们额外的奖金,或者我们想把这个公司做成很有想象力,因为要知 道在中国做收费的BSP不会有太多,大部分还是免费的。我们的模式就是,策划活动,然后联合各种各样的传统媒体,或者是网络媒体,来报道这件事,把这件事 放大,这就是我们很重要的市场这块的事情。当然我们还有其他的,像我们刚刚说可能会办一个杂志,商业企划,这是另外一套。所以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或者在今 天的时代,一朝鲜吃遍天可能没有了。我今天给二十一世纪报道写了一篇文章,我开头就写了一段话,现在还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真正意义上专注于一个 服务,并且成功了,这样的公司有吗?我觉得是没有的。GOOGLE也做了很多东西,雅虎也做了很多,也不是只做搜索引擎,包括我们的新浪、搜狐、网易,都 不是说只有广告收入,还有一些其他的收入。如果说BSP我只做博客,我什么都不干,这件事情恐怕非常难做。但是这件事情都是我要围绕博客,不会突然间冒出 一个想法,比如说突然冒出想做搜狐一样的体育频道,我不会做,因为这件事情搜狐比较擅长,我不擅长。我会做与博客的事情,比如我不会做快速的报道,但我会 做全面的评论。
陈中:说到文化传播,这是你们找到的另外一条路?
魏武挥:对,我们和很多互联网公司,很多专业BSP不太一样,因为专业的BSP,不光是Blog cn、Blog Bus,也有很多可能名气不是很大的,但是也很专业的。
搜狐博客第三方开放平台可能会引起互联网上的小革命
陈中:对我们搜狐的开放平台了解吗?
魏武挥:我非常了解。
陈中:有什么样的心得和看法?
魏 武挥:可能是我个人的猜测,从时间点上我觉得搜狐这件事情应该是受到FaceBook的启发,FaceBook以前的应用是不开放的,有很多第三方网站为 他做应用,第三方网站为什么为他做应用?是因为第三方网站通过用户会有更多的用户,FaceBook会有更强大的平台,三方都得利,我相信搜狐这块第三方 的开发,是受到FaceBook的启发。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是我一家之言,就是在国外很多互联网服务应用是基于E—mail,就是是用E— mail注册的,或者注册一个用户ID,需要收到E—mail来验证这个帐号,在国外非常普遍。在互联网我们知道A网站的ID张三和B网站的张三可能不是 一个,但是E—mail是一个,abc@hotmail.com本质上是一个人的。我提供一个服务, abc@hotmail.com是我的客户,在另外一个网站上有没有abc@hotmail.com这个人,如果有就是我的用户。如果说没有, abc@hotmail.com在那个网站上成为一个用户,他可以收到一封信,你在那个网站上获取了新的服务,这样通过E—mail的方式后台来激活。但 是在中国有很多网站是不做的,特别是一些新兴的应用网站。我知道图片网站不做这个事情,我知道feedsky不做这个事情,很少有人做这个事情,豆瓣做这 个事情,豆瓣是用E—mail登录的,Blogbus 以前不做这个事情,也是最近做的。所以说在没有邮箱的前提下做开发,不是说不可以,比如我做一个留言板、我做一个flash,但是如果牵扯到用户认证、牵 扯到用户所有,比如我在图片网站上,我怎么识别那个图片网站上图片就是这个用户的,跨平台一定需要认证,不然没有办法判断这个网站的用户和那个网站上的用 户是同一个人,没有办法。所以搜狐这个第三方开放平台,是一个非常好的构想,我觉得可能会引起一些互联网上小小的革命,或者引起一个趋势,但是如果说现在 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成功,还为时过早,因为中国的互联网生态和美国的FaceBook的生态不太一样,可能过一两年。
不管怎么说,我个人认为 几大门户都有自己的BSP,可以说做的最好的是搜狐,我做为一个BSP从业者,新浪的博客我有,我也摆弄很多次,整体来说新浪在博客领域的服务,比较像名 人的博客,媒体化的考虑,更多的是放一些日志,这些日志编辑到博客频道,产生媒体。搜狐可能更趋向于一个用户的应用越多越好,这种趋势去做,搜狐认识到不 是我一家干的,还有很多家可以共同做,所以做了第三方平台。搜狐可能在博客这块,所谓博客本身专业性家度来说,走的比其他网站走的远,媒体属性当然新浪媒 体属性很强,搜狐媒体属性也很强。网易相当技术化,事实上网易更关注的可能还是网络游戏。另外,百度也在做这个事情。中国其实最大的一块,是空间,我在上 面贴图、贴视频、贴文章,是空间,比如我们都知道space很有名的小黄星,你写东西我就知道,据我所知对很多人都有诱惑力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写东 西可以让我的朋友看到,我觉得QQ也是利用部分这个因素,相对如果真要说竞争,专业BSP和门户 BSP分别并不大,可能博客慢慢的要向空间服务转化,不然我们只专注本身这件事情恐怕不行。
陈中: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大家可能都是看新闻,就是资讯为主,到2004到2003年的时候,可能搜索引擎出来了,有个性化的要搜索一些东西,到05年以后又出来个性化服务,这三块你觉得哪块更多一些,或者三个是三足鼎立的状态?
魏 武挥:其实刚刚提到所谓的1.0是Push的过程,我个人认为在我们可以看到的未来,比如说十年之内,push内容给你看一定占主导。比方我这个人,我认 为我对IT这方面比较了解,所以我自己会去找,我也会判断这个人写的文章我要看,那个人写的文章我要看,但是我对体育就是白痴,我根本不懂,但是我热闹是 要看的,谁进球了怎么样,我明天还要跟朋友吹牛,说到昨天晚上的足球比赛我说不出来没有脸面,这个专业分工越来越强,每个人只能关心到他的一小件事情。另 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推信息给你看(的好处)。一个书叫做《网络共和国》,他提到一件事情,如果我们都是只看到我想看到的东西,这个事情是很危险 的,因为我只看这件事情。我有一个朋友是博客,他从来不去网络门户,每天只看博客,他不关心别的,比如嫦娥上天了,嫦娥是什么他都不知道。如果一个人只看 他想看的东西,这个社会的互相认同感越来越低,对社会是不利的。
pull也非常重要,确实有很多垃圾我不想看,这肯定也是存在的。
你刚刚说更重要的是个人门户,我装扮自己,我把我写的,我想看的,我参与过的,我做的照片什么,全部罗列在一起。
国 外有一项服务跟搜狐有合作关系,他们的市场总监我也认识,我说个人门户时机不到,就是说一项应用要大范围的展开,就要很多人需求,很多人需要就要有这个想 法、有这个欲望做这个事情。比如说我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为什么要让别人知道我喜欢看这个东西呢?比如我真的很想看陈冠希照片,我为什么告诉别人我喜 欢看呢,我偷偷看就可以了,我在我的博客上面说我很喜欢看陈冠希的照片,我肯定说不出口,但是不排除我自己偷偷摸摸看,所以我没有必要告诉别人我在互联网 上的行为,这种事情还是我个人的事情。所以对个人来说确实这个动机不强。包括我不相信在国外个人门户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个人门户不好说。
陈中:或者说在个人空间或者叫个性化。
魏 武挥:我们现在从博客到空间、到个人门户,博客到空间我觉得这个时机已经成熟了,你可以做,但是从空间到门户,这一步不好说。如果我再运营一个什么东西, 我可能会在空间上面下很大工夫,门户就是要秀给别人看,我看过什么东西秀给别人看,我可能更多的选择,我看过什么东西在你个人的后台记录上,我后台可以有 一个订阅列表,我看了这个人的东西,我看了那个人的东西,这是我的后台,不是我的前台,我躲在家里看,不想让你们知道,这个我能做到,也应该做,但是把这 个东西秀给别人看,我只能说(时机)不成熟。
陈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魏总,今天确实也学到了好多新的东西。
魏武挥:谢谢搜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