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刘韧老大提出“活的网站”这个概念后,与web2.0遥相呼应,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我以为这个词本身已经可以成为一个TAG了,^_^
在KESO老大的博客上,我第一次留了言:活的网站=共产主义?因为,我实在觉得,所谓活的网站,和共产主义差不多了。
在我看来,网站运营人员相当于一个网站的“政府”。一个网站大体由两个部分的人组成: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编辑(管理人员)。设计好页面和瓜分完整个页面的功能布局好比是在设计制度,站点上线后,就需要编辑或者管理人员来保证这个制度的执行。
举例来说,某个网站有IT这个频道,那么,网站的管理人员就应该尽力保证这个频道里的东西都是和IT有关的,最近讨论的火热的股权改革恐怕不能放到这个频道里去。如果有用户非要把这篇文章放到这个频道里去,那么,管理人员就应该动用一定的权限将这篇文章移动到“证券”频道里去了。
这可能剥夺了这个用户的自由,但是,正所谓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在剥夺这个用户的自由的时候,捍卫的却是旁人的自由。更何况,我们其实还可以让用户和这篇文章的关系(TAG?)继续保持“IT”。
网站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以内容为主的网站,所谓“内容为王”;一种是以功能为主的网站,例如搜索引擎。功能类的网站满足的是用户的某种功能性的需求,比如找个东西啦,或者是计算个税率啦;功能类网站的很大一个特点是A用户的使用(甚至是滥用)对B用户的影响不大。内容类网站则完全是两码子事情。
比如网摘站。del.icio.us走的是根本意义上的功能道路,也就是一个用户的网络收藏夹。引进到中国来以后,其实变成了一个内容网站。大多数的网摘站,包括365key,都有着一些粗略的分类,例如娱乐,例如IT,例如生活,不一而足。只要引入这个分类,就变成了我上面所提到的,必须有人出来维护这个分类下布局文章的合理性。
博客也是如此。BLOGCN和BOKEE都是把博客当门户来运行的,和讯不能免俗,专门弄了个首页来把旗下博客的文章想方设法的聚集在一起。有些东西好捏在一起,比如“最新更新的博客”、“更新最大的博客”、“访问最多的博客”,这都是技术能自动解决的事情,但是,“经济·管理·传媒”、“股票”、“期货·外汇·理财”怎么解决?再好的程序也是不可能认识到这篇博客日志该在这里,那篇博客日志该在那里的。
如果想维持整个网站的布局设计被人遵守,而所有的网站运营人员都可以放假一周的话,那么,只好希望所有的用户都是“理性”而且足够“聪明”的了。这对我们的用户的素质是一个极高的要求。这不是共产主义又是什么呢?(当然不是无政府主义,因为网站运营人员只是放假一周,不是取缔政府)
即使是功能性网站,例如GOOGLE,例如BAIDU,都不能不时刻防范着SPAM的出现。因为人心莫测,90%的人是守法公民,只要10%的一小撮被他得逞,90%的自由就立刻被剥夺。
del.icio.us也好,WIKI也好,technorati也好,我以为之所以现在他们还能维持类似“共产主义”的活网站的格局,无非就是他们还不够大罢了(至少对于中国的一亿网民,影响力可以说有限)。一个需要用户不断参与才能逐步壮大的网站,本身就需要网站运营人员对用户进行管理。
一个活的网站,我以为,还是这样一个网站:在网站运营人员的管理下,保持着欣欣向荣用户活跃的网站。我还以为,网站管理和用户使用,本身不该成为一对矛盾。
网络和现实一样,都该有规则。并且有人来执行这个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