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交通意外,走了。
这是同学发来的信息。
让我很悲伤。
这位大学同学,应该和我同年(同年级),同样是上海人。然而,自95年毕业后,10年了,不曾见过。第一次听到关于他的消息,居然是这样一个噩耗。
91年到95年,我们同样从上海出发,同样来到安徽蚌埠,同样在那个号称中国第一学府(按拼音排序)的地方求学四年。四年中,虽谈不上朝夕相处,也可以算得上经常碰面。我们那一届上海同乡不过二十四人,其中一个,后来成为了我的老婆。
然而,就是这样四年的频繁communication,在毕业的那一天之后,一切,全部似高速刹车般的嘎然而止(甚至比高速刹车还过,毕竟,连惯性都没有)。
从此,天各一方。
现代社会,尽管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从BP机到手机,从email到IM,地球似乎真得越来越象一个村落,但是,人与人之间,却如夜空中的星星那般,越来越遥远。
浸会的一年,同窗的一年,又有多少人在明年的六月之后,一样“嘎然而止”?至少,我知道,和我同屋的那位,置信区间可达99.99%,将从此阳关木桥。我去的,将是昴星团,他去的,却是毕星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我们这些自诩“IT精英”的人的不断耕耘下,这一份浪漫和凄美,被摧枯拉朽般地烟消云散。
人类文明之幸,似乎却是我们个人之大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