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非常精彩,值得一读。不过,惭愧的是,我第一次阅读的时候,没几页就放下来了。当时的感觉非常之虚无。但静下心来以后,第二次捧起来,一气便读完了。
理论上讲,这本讨论网络与民主的关系的书应该算是一种“hypothesis”(即假设性质)的书,很多观点缺少实证依据。但我之所以觉得精彩的原因是,它帮助我开启了一个新的思维。
是的,网络是给人带来了很多的自由。这相信每个人接触网络的人都有体会。但有没有想过,网络也在减少自由?
写下《论自由》的自由主义的承先启后的大师John Stuart Mill曾经写道:
在人类求进步的现阶段中,跟不同于自身的人接触,以及跟不熟悉的不同思想模式接触,这是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价值…这样的沟通一直是,尤其对现在来说,是我们进步的主要来源之一。
人性是趋同的。没有一个人天生就喜欢和持不同意见的人接触。但是,有没有想过,只有与不同意见的人接触,才能实现“自由”?
有人把“和谐”定义为“一团和气”、“没有异议”(不要笑话,我亲耳听见有人说过),显然是对“和谐”的最大误读。如果,与不同意见进行接触的机会被剥夺,那么,结果显而易见。事实上,即使不是被迫,人们自身也有这个动力,那就是另外一本书要深刻剖析的事情了:
逃避自由。
网络上,主动逃避自由的人,大有人在。
浅薄如我, 以德服人; 求同存异, 创造和谐!
自由多多,幸福多多。
不大抢沙发了:)因为不能让沙发限制我的自由,我想坐哪就坐哪:D
网络上从来就没有过自由.<br />不是逃避自由,而是不敢自由.<br />在网络的任何一个地方自由的发表意见,想与网友们交流,但是国内的网友大多数对于不同意见带有攻击性的偏见,不可能有和谐的讨论氛围.不能讨论,不能探讨,哪里来的自由民主呢?<br />况且还有著名的墙呢.
本人现在没有电脑~~~回家网荒~~~~OO把这本书借我回家看吧 ^_^
西方音乐讲的和谐“harmony”就是指不同的音阶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够搭配得比较得当,才会有和音的形成。和谐的前提就是承认不同,尊重不同,只有不同才能和谐,和谐不是保持一致,否则就是强制一律,反而会造成不和谐。” —-余英时
抄袭自andy1860的QQ简介。
感谢您对BlogBus的支持,您的文章已被我们推荐至人文频道,请点击pindao.blogbus.com查看,谢谢关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看到这个题目,,还以为网络也要开始共产主义了呢,,,有网大家上,,有博大家顶。。。
人活着,就必定会在很多领域受到很多限制,那么,自由,也如同和谐一样,要正确的看待,才会存在的。
一团和气,没有异议……<br />orz
桑同学还是戴了1.0的眼镜观察2.0
2.0下就没有群体的概念。一个人会属于多个群体,每个人的群体都不同。1.0下,群体是人组成,2.0下,人由群体组成。所以只可能出现一个人的极化,不会出现群体极化。
2.0下分享地是方法论而不是价值观。方法论是普世的,价值观不是。
恰恰相反,桑斯坦写成此书时,web2.0还未大行其道,但他预见到了2.0的风起云涌,所以才有“信息窄化”这一说。群体向极端发展是太过常见的是,比如原教旨主义者。2.0的分享的确会造成人们向自己喜欢的信息去趋同,最后陷入小团体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