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成文很早:今年8月,由于版面的原因,刊发于当期《新经济》虚拟@现实专栏。顺便提一下最近似乎是个小小热点:42区,说实话,商业上我不看好。有偿问答聚集一帮这类IT人士,没什么意义的。我去年年末曾和一个朋友试图搞过一个医生性质的社交网络,当时一个想法就是在网上提供医生的有偿问答(医生对问诊者,医生对医生)。后来去实地调研了一下医生的情况,苦笑一声作罢算球。
———— 正文的分割线 ————
最近有多家媒体关注了一下国内站长(开办网站的创业者们)的生存发展问题,基本上笼罩了一层淡淡的忧愁之情。相比起前两年的风生水起,从09年开始,站长的日子的确越来越不好过了。
这里面有很多具体的客观原因,但说句实话,这也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早期的互联网,处于一种很混沌的状态,很多游戏规则都没有制定,玩家冲进去,基本上就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这个道理就像改革开放初期,公司做为一个新的组织形式冒头的时候,一个广告就可以把牌子做得大江南北人人皆知,今天还有这种可能么?
我不止一次和人说过,做一个网站是非常容易的事,但运营一个网站的难度则百倍千倍于它。在今天,网上建站开源程序大把,一个稍许懂一点技术知识的人,可以在一个晚上摆弄出一个内容站点、维基站点、SNS站点、博客站点、相册站点,等等等等,这在过去是需要好几个月的苦干的。然而,网站做成了,怎么让人知道,怎么让人频繁地上站使用,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开办网站创业,其实和在现实生活中创业没什么区别。如果不是开个卖杂货的铺子的话,创业所需要的人脉、资金、团队,几乎一个都不能少。人脉可以帮助自己的事业有大把人捧场,资金可以帮助自己稳健地向前发展,团队,则存在有1+1>2的可能。而恰恰是这三样,其实很多贸贸然杀入创业的人,并不具备。在早期如同荒芜之地的互联网疆域,这还不是太大的问题,毕竟有太多的空白点可以让你去插一根旗圈一块地。但在今天,你几乎找不到一个巨头不涉猎的领域,怎么和巨头对抗,在我看来,这不是赤手空拳的人能干的事。
互联网江山代有新人出,这一点不假。但这个虚拟社会已经越来越发展得和现实社会没什么区别。人们总是看到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就能创下微软江山,看到两个博士生休了学躲在仓库了建立起google帝国,却不曾注意其实他们身后有大把的半途倒下者。即便是没看到这些失败者,硅谷金融体系的发达,也给创业者带来不少便利:比如google,相当早期的时候就得到了天使投资,而斯坦福大学的金字招牌,不无助力。而twitter和facebook被称为奇迹,因为它们相对于其它网站而言,果然是一份奇迹。
互联网生命力的确来源于不断有新进入者的成功,但成功率的确在下降。我们回到个体的角度看,无论是政策因素,还是商业因素,也的确越来越不利于白手起家者。很多创业者动辄就祭起一些做中国的×××这类激动人心的口号,但现实地说一句,站在山脚下,过多地遐想峰顶的无限风光,是很没有意义的事。
比较靠谱的网络创业有两种,一种是跟随一个热点概念,然后在这个概念下做一点细分市场。做细分市场是一个长久的买卖,需要足够的耐力去跑很长一段路。另外一种则是完全创造出一个新的概念,并让它成为热点。这可能是一种短跑,但这种短跑成败的不可控因素很多。我比较主张创业者去做前一种,但委实对于创业者是有些要求的。
这个虚拟社会,正在向一无所有只有热情和点子的人关上大门,而这个态势,也正是现实社会中的常态:这是一种商业规律。
我去年年末曾和一个朋友试图搞过一个医生性质的社交网络,当时一个想法就是在网上提供医生的有偿问答(医生对问诊者,医生对医生)。后来去实地调研了一下医生的情况,苦笑一声作罢算球。
————————————————————————-
一直对远程医疗网站有兴趣,但尚未有系统的想法和计划。
不知道魏老大能否分享下您苦笑的原因呢?
谢谢啦!
因为总体说来医生上网很少
多谢回复!
如果上网可以挣钱,那医生上网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吧?
并非如此,医生很难被这点小利益所驱动,他们不靠这个
好大夫 http://www.haodf.com 给用户带来真正的帮助,好网站莫过如此。
我专门调研过这个行当的网站,好大夫不是看到的那样的
真是这样的话,我的可怎么整。
说道心眼里拉,这年头,你复制别人的吧,你搞不过别人,而且别人也可能都在复制;说创新吧,创新出来又被别人复制啦,特别是被有资源有背景的大公司复制,那也完蛋啦
商业规律本来如此
难道以后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只能由有钱有势的大网站完成?
基本上如此。但是,这里有个但是,移动互联网上,还是有机会
水面上的冰山一角是太多成功的神话。
是的
这个文章写的简单了点,论证的条件不充分。
比如?
热点细分,亮点是这个。
做一个细分市场,要有足够的耐心
蔡文胜说未来的站长还有希望,不过要组建两人以上的团队。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MzNTU1NzY=.html
蔡大老板是站长之父的说,呵呵
对于站长们应该专注于一些热门概念的细分市场,我是非常赞成的,如果抛开这个而去幻想成为下一个互联网神话,可以这么说,神话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个,hao123其实也是因为专注细分领域(网吧群体)而成为个人站长们的神话的。
虽然神话公司都是“水平性质”的,但我更倾向于在垂直上努力
现在努力成为一个好站长。。。。。
作为个人站长真的很难,不过就当时积累一点小小的经验了。
42区这个网站是在twitter上听阿禅提到,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不过,和你的看法一样,商业上成功的概率不大。付费阅读都没有形成气候,更何况付费“聊天”。从另一个角度看,42区如果成为一个行业分类名录,也许对一些猎头公司很有价值。不过这样就可能成为了另一个商业SNS“若邻”了。
若邻发展得好么?呵呵,我不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