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科技《数字与人》专栏供稿,接上篇数码设备发展的核心:分离
———— 正文的分割线 ————
自从软件和硬件分离后,电脑就成了一种可以解决各种问题的数码设备,只要你能找到相应的软件。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样东西是关键的核心,那就是这些软件都必须遵循某种共同的标准,或者说,在同一个平台上装载。否则,就像汽车在马路上跑一样,没有共同遵守的一些准则,岂非乱了套。
简单来说,操作系统就是这么个东西。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操作系统就是搞软硬件分家的IBM捣鼓出来的:OS/360。这个运行在大型机上的东东完成了一件事:让单一操作系统适用于整个系列的产品。这个经典之作经典到什么地步呢?就是60年代为它所开发的应用程序依然可以在现代的IBM机器上执行。这就是操作系统的魅力所在,也是它的全部价值所在。掌握了一款大量使用的操作系统,显然就可以在数字世界中执牛耳。
不过,IBM虽然在技术领域中是操作系统的先驱者,但在商业上,它失败了。早期声名最显赫的操作系统DOS,便是微软的发家之作,但事实上,IBM也做过DOS系统,前者称之为MS-DOS,后者则叫PC-DOS。但蓝色巨人输在了“巨”这个字上,它一开始先是让微软在操作系统里四处攻城伐地,甚至还支持鼓励它这么做,后来看看形势不对,出手竞争却又自行放弃。故而,可以这么说,IBM在微机操作系统上的弱智表现(它一直认为微机不太可能普及起来),成为微软得以崛起的重要原因。
关于微软的MSDOS,有很多八卦新闻,包括说它一开始是个骗局之类,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但MSDOS以及后来的win系列(这个东东一开始只是运行在dos上的软件而已,后来才成为了操作系统)在微机上的成功而铸就微软辉煌的地位,不在于它是一个软件,而在于它是一个软件中的软件。在我们的电脑里,软件和软件之间几乎是不沟通的,比如一个office word和你的暴风影音之间,向无来往。但任何一个软件,都必须和操作系统做深层次的互动,因为它要装载这上面。谁握有操作系统的江山,谁就在数字世界中拥有了代码奔腾所需要的大地——这也就是数字公司们一旦成为巨头之后必然会想染指操作系统的原因。
早期操作系统中的另外一个玩家就是苹果,它有一个MACOS,与苹果电脑捆绑。在微机市场上,苹果并不能说是一个成功者——虽然它有一大票极其忠实的粉丝,归根到底就是MACOS在市场份额上不敌win系列。这里面的原因相当复杂,对于消费者而言,则很简单:在win系列上跑的程序,远远比在macos上跑的多。这也就意味着,电脑使用者使用电脑能完成的事情就多。
不过,苹果并没有从此被击倒,虽然它曾经走到过崩溃的边缘。借助ipod这个mp3的上佳表现,苹果积聚了足够的力量卷土重来,这就是IOS,用于iphone、ipad以及未来可能的什么i之类产品的操作系统。
我们都看到,在苹果的应用商店里,目前有20多万的所谓“应用”可以被下载到iphone或ipad里使用。套用微机中的概念,就是20多万种软件或程序。Iphone和ipad都是移动化的数码设备,故而我们也可以说,ios现在是移动数字世界中最强悍的操作系统。虽然它的竞争对手之一依然是微软,但它显然这次沿用的是微软的套路:操作系统我做,应用(软件)别人做,用这种方式尽可能地让这个系统上有足够的程序可供消费者选择。但与微软的win系列所截然不同的是:操作系统是免费的,应用呢?唔,每卖出一份拷贝,我要分成。
我们可以认为,ios的这种商业模式脱胎于ipod的itune音乐下载,因为itune这个软件是免费的,但上面的音乐苹果是要和唱片公司分成的。但我们还可以这么认为,ios逻辑上的前辈应该是google。Google将它的广告系统免费提供给任何一家想用的网站来使用,但google要和站长们就广告收入进行分成。
Ios作为一种操作系统,它的商业逻辑比win系列更高一筹,那就是开发者的利益和它捆绑得更紧,它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力也更大。作为“分成式联盟”的先行者google自然也坐不住了,无论是android系统还是chrome的web应用商店,都在急起直追。
不过,这场操作系统的争斗并没有在我们所谓的电脑上展开,竞争者们似乎意识到,电脑上的争斗已经成了定局。而另外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才是更光明的未来。为了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中的佼佼者,也为了不让微软成为这个未来的再次主宰者,苹果和google都直指操作系统这个核心底层。不过,相较於苹果只在操作系统上开打,google还有一种武器,那就是:浏览器。
(待续)
我来挑个错,是iTunes不是itune…至于其他的词,应该是iPod, iPhone, iPad, iOS.这是苹果官网和国外苹果相关新闻的习惯写法。反而是在中国才出现诸如Ipod, Iphone, Ipad, Itunes, IOS的写法。看着是没错,但是很怪,不得不上来说一说。。。
嗯,是itunes,多谢。关于其它几个,有一个地方是word自动转的大写,而我文中写IOS,是故意的,有强调之意。其它都用小写。
每次看完武挥的文章,都能瞬间感受到IT领域的硝烟弥漫。
呵呵,商场嘛,天然就是竞争的地方
没说Unix/Linux,也没有说Android.
unix不是普遍用于终端的系统,android本身就是建立在linux基础上的
iOs 來自Next, Apple 原有II, MacOS, NewTon
被趕出Apple後用microkernel做了這個 osx, 簡化成 iOs.
Android 是 Linux, 單一核心的。 RIM, 即黑莓的系統是 QNX 开發估計也是 micro-kernel
另外, meeGo 也是 Linux核心的。
資訊系統需要的是自由 : 即用戶希望可以將自己的資訊有自由移轉至新的系統。 Windows成功,即說明其重要性。述說系統爭霸,沒有白箱机的論述 — IBM的开放架構和香港黄金机,是不完整的。MSDOS之稱霸,有幾多成於易用,有幾多成就在硬件的開放架構以及老翻的盛行。後來WINDOWS苦戰至WINDOWS 3,與APPLE的戰爭仍未完勝。
今天來看,APPLE的架構不落後,但思想仍保守。 开發者之所以看好Android乃基於市場考量。RIM或其他對手是否能加入戰圈以至成功,都在於 — 信息希望自由,用戶不想選擇–被逼恓性
能令用戶不需恓性 — 今天和明天的系統就會成功
漏了說 HP的 webos, 是因為不了解
你的point是?
至於WEB OS 我一直認為是騙局, 正如Google 的 Chrome
根本沒有任何理由要說服我不要一個OS, 而選用 Chrome.
webos不是骗局。想想windows和dos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