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闹市街头(淮海中路百盛广场处)爆出一个飚车撞人事件。受害者是一名中年女性,据说在路口被车撞飞五米之高。这个事件紧接着杭州闹市飚车伤人事件,故而引起坊间热议。事件中还有一个关键字,那便是:宝马。
很吊诡的是,我们会经常听到宝马撞人事件,反而很少听到其它车撞人。或者说,在很多起伤人事件中,车是什么牌子型号并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即使到了举国皆知的地步,杭州那件事的车是什么车,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立刻想起的。是的,我们会说宝马又撞人了,会说三菱跑车伤人么(杭州那个事的车型)?
我们经常听到宝马撞人的缘故大抵是媒体作用的结果。在大量报道中,如果是宝马,甚至会做成标题:某地宝马撞人。我们普罗大众,被媒体这样的渲染,最终形成这样一种“印象”:宝马经常撞人,那是不奇怪的。不过,我还是想探究一下,为什么宝马一撞人,就要上标题呢?怎么很少看到奔驰撞人?帕萨特撞人?别克撞人?诸如此类的标题呢?
在国人印象中,宝马奔驰算是豪华车中的著名商标。开一台宝马或奔驰,就说明此人有钱。有钱人开车撞了人,媒体如是报道更容易迎合大众历来已久的“仇富”心理:标题够吸引人。如果不是有钱人开车撞人,这种标题就不必做了。于是,桑塔纳撞死了一个人,哪个记者大书“桑塔纳撞人”,那是起码的社会心理都不懂。不过,为什么很少看到奔驰(或者其它奢侈车)撞人的报道呢?
我想,解释之一是,其实,相较于各种豪华车而言,宝马是最多产的。
100台奔驰,和10000台宝马,哪种车的事故概率会大些呢?理论上,应该是后者。
事实上,宝马早已经不是什么顶级豪华车了,国产宝马(华晨宝马)的价格50万以下就可以买到。当然,新闻里是不会写华晨宝马撞人的。从实际情况看,宝马和奔驰早已经不是一个阵营的车了,甚至有些宝马,比凌志还要低价。价格低自然就比较普及,宝马车就多,那个发生撞人的可能性,就一定比其它豪华车多一些。
车多,只是事故的可能性会多,但两者之间并非一比一的正比例关系。人的因素也很重要。
我历来有一个观点是,开什么牌子的车——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的话——这些车主在某些地方会很像。比如我一直持有开奥迪车的人比较“缩”(或者说,谨慎且守规矩)的观点,所以,我从来插档是往奥迪车前面去的。
开豪华车的人,除非是司机专职驾驶,车主一般都带有些藐视规则的心态。这一点都不奇怪。在这个国家,很多功成名就发财致富的人,都有这个特征:我不follow别人的rule,而是要让别人follow我一手创建的rule。这种人,如果驾龄不够长的话,会很容易出点事:或者开车中与他人发生摩擦。如果是这种人的子辈,这种可能性更大:耳闻目睹父辈对rule的不屑一顾,加上自己也从来没吃过苦,更是少年有金,不嚣张,那才是怪事。
宝马也是够冤的,在高档车中,它的设计其实相当中规中矩(不算跑车的话,事实是,宝马跑车更有一个更不堪的代号),没什么张扬的地方。偏偏就是这么一种车,却成了事故多发的代言人。
“唉,这帮有钱人,你看,宝马,又撞人了。”某媒体受众,如是说。
您老人家不妨在北京试试看插档插军牌奥迪的前面。
郑昀的最新一篇日志是:RT: @rtmeme: RT: @wumao: 邳州市计划生育局网站掀起低俗文化新高潮! http://htxt.it/A9sq //WOW~
哈哈,不过呢,军牌奥迪有车主么?
奶奶的都是有钱人
哈哈哈哈
我是开奥迪的,有人加塞儿(北京话,上海话就该是博主说的插档了)我是不会跟他计较的,不是因为“缩”,是不屑于理。
个人认为私家车选奥迪是比较低调且注重性能的,公家车就另当别论了。
藐视规矩到不一定是豪华车的专利,若干年前我开个小破车时也是横冲直撞的。
那许是当年年龄的关系。年龄轻、驾龄短的人,都有这个特性。不过在一般的家庭中(非大富之家),这种人开的都是a类车。
驾龄短、年轻的,很容易被机器控制。
开个两年后,人能控制机器了,也就换B类车了。
再过两年,就C类了。
呵呵,这个再过两年,得先发达了不是?
精辟!宝马320i 30几万就可以买了,和奥迪A4L的价格差不多。这是品牌营销的成功还是失败呢?
Jasmine的最新一篇日志是:Absolute Tibet — Smile
呵呵,还真不好说。
解之近来好雅兴!
现在宝马还天天搞促销呢,怕自己卖不出去。
促销嘛,每家都有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