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几个朋友一起聊天,当然聊的话题主要是互联网。这场聊天,让我有一种将过往思路重新得到整理的感觉,于是,打算就此写几篇日志,这里,是第一篇。
说说互联网受众问题。
很多网站(网络公司?网络媒体),宣称自己的主打人群是学生和白领,也就是年轻化。当然,年轻是有好处的,他们比较冲动,比较时尚,比较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而且也很好奇,对于那些希望投放广告的品牌商而言,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且慢,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人,其实,很穷?
我游走在商业圈和象牙塔之间,是有接触不少学生的。我承认,浑身上下的装备超过我这个工作十余年的学生当然是有的,但大部分学生,生活很平常,他们绝对不是这个社会的消费主力,当然,他们在消耗很大的金钱,因为在中国,教育始终是一块极大的消费。
学生其实相当寒酸,于是他们喜好免费。再加上大部分大学生是群居的一族(哪怕走读,上课总在一起),一个免费信息会得到迅速传播。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消费虽然有冲动性,但同样喜欢免费。而我这种成年人就不同了(呵呵,学生当然也是成年人),我有时候非常喜欢收费,比如,我停个车要是没人来找我收钱,我浑身不自在!
学生的群居特性的确使得一些信息传播得极快,但同样是因为这个群居特性,造成信息的替代也极快。在学校里,花样百出的潮流,真得让很多人目不暇接。这对商业公司而言,事实上很痛苦:消费者忠诚度难以培养。
有一半的学生还相当没有时间,那就是大三大四的学生,他们为了未来的前途,可以变得极其“功利”(这不是个贬义词,也就是说,不会做太无聊的事):考研?还是找工作?喜欢打发时间的学生以二年级居多,他们比起一年级学生而言,由于更熟悉作为一个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更会打发时间。
早十年,或者说,第一波互联网,网站不得不是年轻化的,因为稍长一些的人,根本不接触互联网。但到了今天,谁是互联网上的消费主力?
我!
那么,这个人几岁了?
超过三十咯,中青年也!
最后顺大便说一句,毕业后参加革命工作不超过5年的,俗称小白领,总体上来说,更穷。
作为大学生,向父母要点钱来花,总还是说得过去的,有的人说不定逢年过节还有压岁钱。都工作了,问父母要钱?那不成啃老族了。没给家里交饭钱的,还算好的呐!
李媚媚是黑社会中的大魔鬼,人长得丑,还要跑出来害人,请问什么时候才能终止她卑鄙、无耻的行为?
此人是谁?
黑社会 台湾一偶像团体.. 李媚媚.是此团体中一员
原来如彼
像送给女朋友礼物,很多人是不会吝啬的^-^
最穷的还是我们刚出来混的~~
刚踏上社会,的确很穷的说
不单是学生,做互联网的都穷,拿到VC的日子好,拿不到VC的继续穷。
shaowei的最新一篇日志是:SEO也要跟上时代:SEO2.0
哈哈
1.有钱不见得愿意花钱,没钱的不见得不拼命花钱。ARPU值可以不用太大,但是用户数量够多即可。关键还是在于是否可以打中用户甜蜜点;
2.我理解有钱人(仅指有魏O认为有消费能力的群体)花钱很多时候是为了买时间(广义,包括精力等),本身消费心理与穷人是不一样的;
3.年轻人真的不忙,也不那么功利(除非到大四),一切仅仅在于个体感官收益的差异,比如说可以一个月吃泡面省下钱来打网游和开房。
说的极是,所以,你需要看我后面的日志
他们的消费在于未来- –
有的广告主,未必能等到那个未来
呵呵 但不可忽视的是 这群人的传播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虽然他们不消费 但他们源自于嘴巴的广告效应无疑比任何商家的自吹自擂都有效
所以 应该给他们一个消费期望 却不要对他们抱有期望 因为这丝毫不影响一个品牌的知名度传播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
标准答案!
学生穷,刚工作的更穷!
赞同
babyhehe的最新一篇日志是:这个图让我笑了好久
我的学生:
07年毕业的硕士生,只有一位有电脑。
08年毕业的硕士生,有两位有电脑。
今年毕业的硕士生,很少没有电脑。
明年才毕业的硕士生,都有电脑了。
不过他们主要考虑揾工,这是确实的,实实在在的。
电脑,已经成了必备品,就像手机一样,成为今天大学生的标配。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成为相对有钱的一族。事实上,他们还是相对没消费力的一群人。
巍兄你应该记得我。我是阿宽
你说的“我有时候非常喜欢收费,比如,我停个车要是没人来找我收钱,我浑身不自在!” 这点我和你相反。
我在ZZ这个城市,停车很少交费也不希望被收费,可能是和本地的行政单位公务员长时间在一起玩被感染了。我用一个假牌子只要亮出来就免收停车费,通过率98%。
倒不是节省那每月的几百元停车费,而是在这个极不公平的社会中,身为老百姓通过一些办法也能够像GCD那样享有一些特权,这种争取公平感的感觉很好。在这个体制有问题的社会中,我就是那种看到警车闯红灯我就跟着他一起闯红灯的那种人,拍照其实无所谓的,要的就是公平的感觉。
开心的最新一篇日志是:早春
当然记得。
你已经不是老百姓了,我是老百姓,嘿嘿。因为我尚无和一帮公务员长时间在一起玩的经历。
BTW,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ZZ将是全球交通事故最频发的城市,因为这个城市红绿灯毫无作用。当然,不是你100%的责任。
大学生有大学生这个年龄段和身份的消费特征,小钱还可以花。大型消费自然是要30开外,事业有点起色才有能力。
淡若观火的最新一篇日志是:导师
当然如此。不过,学生扎堆的网络媒体平台,就商业价值而言,到底有多大呢
学生,小白领对快速消费品总还是有消费能力的。
神仙的最新一篇日志是:在 linux 的命令行输出进度条
快消也分吧,可乐当然是有的
我严重的同意,这群人很忙,很穷。互联网就像个围城,外面的人觉得里面好,想进来;里面的人有不少无奈着,又都想出去
gowers的最新一篇日志是:国家网络电视台,好大一只纸老虎
我没想出去的说,呵呵
魏老师分析的靠谱,但是免费也是一种商业模式,这个需要另说了。还有就是有人提到的,未来潜在消费者就是学生、小白领。
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这句话,相当的…
对 学生群居力量不少
华芳的最新一篇日志是:混蛋的dreamhost ps!
这是散布各种消息的极好的切入点
说实在的,我觉得你就是在说我!!
呵呵
哈哈,厉害啊
虽然这群人没钱,但是消费频繁,而且大宗消费也就是手机+电脑+相机等数码产品.但是这群人花在吃喝玩乐上的钱也会占其消费额度中的很大一个比例.
seahog的最新一篇日志是:[插画]昨日记忆
同意,但整体金额并不高。比如上海新天地,绝对不是学生主流出没的地方
的确,我们什么都想消费但往往什么都消费不能。
其实这也有点类似现在80后的装B现象,因为没有资本可以真正牛B,只好偶尔装一下,满足下自己的虚荣心。消费亦是一样,今天说我想买XX明天买XX,实际上也的确仅仅是想买而已。
Apple&April的最新一篇日志是:090224
嗯,有理
穷忙族,大概是心智稍微有点成熟起来的人们,口袋没钱,但是充满希望和忧郁。
对了,博客不论是否迁到国外,备案一定要做。
迁到国外+备案是比较不错的选择。这里面有很深的政治原因。
当然,这是我的个人建议,出于对大巴健康成长的关心。
我这个blog和bus无关,也不是托在bus上
说的不无道理,年轻有时候是穷人的代名词,命运是公平的,给了年轻就不给你金钱享乐,能享乐了却也不再年轻,很戏剧。
Bruce GAO的最新一篇日志是:SEOmoz评出全球Top500网站
年轻嘛,也是希望的同名词咯
所以很多人已经开始挣中学生的钱了。或者走特定文化人群的路线。比如俺们办公室的新人,毕业两年,月薪900(当然只能和父母住,完全独立不可能),但花在动漫网站、杂志和同人书上的钱每月要超过两百。有些人可能很穷,不过有时失意会令他们产生找一些东西来逃避现实的需要。这笔钱从商业上讲还是值得一挣的。
说得也有理
广告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很多网站宣称自己的主打人群是学生和白领,并没有错呀,学生现在穷,毕业了就不穷了,现在是这个网站的受众,毕业了说不定还是,其实网站需要开发的只是潜在用户,忠实用户并不需要特别照顾~
哈哈,广告要从娃娃抓起
写的很好,确实,很大一部分人都喜欢免费,论坛里分享各种各样的免费主机,免费软件,免费博客.免费相册..殊不知免费就意味着没保障..
不过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说,30多岁偏靠上的人群不穷,但是上网的人还是不多,期待现在20出头的人熬到30+时吧
不用期待咯!从人数上讲,还是20+为多,但从整体消费能力讲,30+在网上已经形成主流势力
不好意思,我是楼上的博主,
不懂为何我的博客为何会自己发言?
抱歉抱歉
sulow的最新一篇日志是:Godaddy优惠码 (2009年4月13日更新) (转)
完全不懂阁下的意思的说
晕,还有自动广告
抱歉了,我看看是哪儿的問題
打扰见谅
我觉得吧,90后的学生群体还是值得期待的
当然,他们自然也会成为主流收入人群
记者李媚媚也叫流氓媚,是黑社会中的老猪扒,好可怕啊……